民生医药2018年度策略报告重药品

01

核心观点

回顾年,医药板块整体呈回暖态势,器械和服务保持高增速,药品板块筑底已经完成,化药和中药估值已具吸引力;展望年,我们认为应继续加强重点板块的配置,主要策略为以药品为重、以服务为基、以流通为补,聚焦八大方向:

1)创新药行情长期趋势不变、兼顾优质仿制药

从创新药受理临床试验量及预期获批上市量的角度判断,18年始将进入创新药收获期。创新药行情成为长期主题,同时带动优质仿制药持续受益。

2)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稳步推进,优秀大品种BE脱颖而出,且利好出口转内销和CRO

个目录品种18年底的大限将近,市场洗牌进程加快,优秀仿制药企业陆续完成大品种BE,预期17年底第一批一致性评价品种将获批。此外,出口转内销获得直接通过评价的机会,CRO企业则获益需求端BE实验订单的上量。

3)医保目录调整的地方对接,招标进院的逐步落实,利好治疗性药品

16年国家3个谈判品种、17版医保目录调整及后续36个谈判品种与地方人社部门的实际性支付对接预期将在18年进行;十九大后各省招标及进院工作加快进行,新进医保及新招标品种预期上量,利好临床治疗性刚性品种。

4)中药饮片和儿童药政策利好相关企业

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且行业龙头的产业布局促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前面推进中药现代化为“十三五”发展趋势,将给中药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儿童药受益行业利好政策及全面二代政策带来的“十三五”婴儿潮,品牌力强和品类齐全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5)器械板块利空利好对冲不明确,把握细分确定性龙头

医疗器械收益行业国产替代及分级诊疗的推进,但集中配送、招标降价及取消加成在路上,综合趋势不明,推荐确定性较好的龙头。

6)医疗服务增长稳定,民营资本利于进行专科领域的规模化复制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办医力度加大,对公立医疗体系进行有效的补充;民营资本先天优势在于技术可标准流程化的专科领域重点突破,眼科、牙科、体检、第三方诊断领域具备规模效应、品牌优势的企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7)两票制的推进长期利好全国龙头行业整合,暂时性利好地方性纯销龙头

我国流通领域集中度的提升是趋势,而两票制的推进加速这一进程,全国性龙头将进行持续的整合,地区性公司暂时性受益当地纯销业务的加强。

8)零售药店集中度提升

OTC提价和处方外流促进行业增长,连锁药店处于外延扩张和并购整合初级阶段。

推荐标的

创新药及优质仿制药,推荐信立泰、亿帆医药、翰宇药业、智飞生物、通化东宝、恒瑞医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荐京新药业、现代制药、华海药业、泰格医药;受益医保调整及招标进院,推荐亿帆医药、翰宇药业、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华东医药;中药饮片及中药现代化,推荐康美药业、天士力;儿童用药推荐济川药业、葵花药业、长春高新;把握医疗器械龙头,推荐乐普医疗、安图生物、鱼跃医疗、开立医疗;医疗服务稳定增长,专科龙头确定性高,推荐爱尔眼科、美年健康、迪安诊断;流通全国龙头长期受益,短期区域龙头业绩高增长,推荐九州通、柳州医药;药店推荐益丰药房、一心堂。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力度超预期;一致性评价等实施缓慢;药品价格下降超预期。

02

标的基本逻辑与业绩预测速览

03

正文

一、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回暖态势,运营趋势及估值情况已经具有配置价值

(一)医药制造业整体业绩有所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医药制造业数据,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万亿,累计同比增速为12.10%,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到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8.40%,较去年同期增加4.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医药制药业收入增速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暖。我们分析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零售端OTC增速加快及提价、原料药涨价、商业及服务端的大规模并购整合等。

(二)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总体良好,医疗器械和服务保持高增速,药品板块筑底已经完成

从A股医药上市公司(剔除主营已非医药业务的赤天化、交大昂立、国农科技、钱江生化、海欣股份及年上市的新股)发布的三季报来看,营业收入增长16.33%,归母净利润增长22.87%,扣非净利润增长15.63%。整体医药上市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长速度高于整个医药制造业,说明优质公司较多集中于上市公司。行业收入增速与扣非净利润增速基本持平。

从个子板块运营的角度来看,目前商业、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服务较好,原因是新一轮的招标和17年的医保调整的具体执行、以及两票制使药品企业的销售渠道出现阶段性调整等因素造成了中成药、化学制剂行业增速较低,但是预期18年上述两个原因的影响将逐步消除。

(三)9月起医药板块指数回暖,近半年市场成交额占比已回归历史较高水平

年初至今(年11月22日),沪深指数上涨27.72%,医药板块上涨5.67%,跑输沪深指数22.05个百分点。17年9月以来医药行业的成交额稳步回升,占A股交易总额比例基本超过10%,回归历史较高水平。

(三)9月起医药板块指数回暖,近半年市场成交额占比已回归历史较高水平

年初至今(年11月22日),沪深指数上涨27.72%,医药板块上涨5.67%,跑输沪深指数22.05个百分点。17年9月以来医药行业的成交额稳步回升,占A股交易总额比例基本超过10%,回归历史较高水平。

(四)行业估值中枢出现下移,化药和中药板块估值已具吸引力

截止年12月6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35.33倍,处于年以来的中间部位。医药行业相对沪深的估值(PE为13.82)溢价率为.64%,年以来溢价率整体表现为缓慢下跌趋势。医疗服务板块PE最高达61倍,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PE位居其后分别为52倍和48倍。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PE出现分化,分别为32和41倍,中药板块PE为30倍,医药商业板块以25倍排名最低。较多优质的化药和中药企业静态看17年以及动态看18年的估值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

二、落子八大投资方向,药品为首服务为基

(一)创新药:借政策东风,行情向好,龙头恒强

1、创新药发展新纪元,板块行情初现

在欧美地区,创新药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以FDA为例,年以来每年新批的新分子实体(NME)和生物药的数量基本保持增长趋势,唯年出现大幅下滑,但主要因为部分产品的批准提前至年、且年部分申请者不符合GMP要求,创新产出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截止11月22日,FDA今年已批准48个新药(包括生物类似药、生物疗法)上市。

我国的创新药发展亦在追随欧美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来的积累,我国创新药领域已渡过早期的摸索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11月20日,CDE今年已受理1类化药新药生产与临床申请合计个品种个文号;新型治疗性生物用品、生物类似药生产与临床申请合计82个品种87个文号。

化药领域,年的1类新药注册申请品种将再创新高,逆转了年7月22日因CFDA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而造成的年注册申请数量下滑,未来有望延伸增长趋势。此外,年后我国每年床受理药品品种数目都在80个以上,根据南方所的分析,药物从受理临床到最终药物获批上市大概需要5-7年的时间,因此我们预测1类化药的上市申请和获批数量将在年-年左右开始出现大幅增加,年后会一直处于高位,如果以10%的成功率进行预估,那未来每年获批上市的1类化药将会有7-10个。

生物制品的申报趋势与化药类似。以1类生物制品为例,年政策发布使、年临床申报数目出现暂时性下滑,但今年迎来爆发性增长。按照5-7年的研发审批周期来计算,年后国内1类生物制品的上市会迎来收获期,我们预估年后国内每年会有6个甚至更多的1类生物制品获批上市。

因此,我国创新药领域可谓已达到了一个进入新纪元的突破口。我们提取A股的创新药龙头企业(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丽珠集团、信立泰、亿帆医药、海正药业、贝达药业、科伦药业、康弘药业、安科生物、翰宇药业等)组成了创新药指数,可以发现今年年初至今,创新药板块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2、临床、审评、上市政策全覆盖

政策是驱动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药创制和产业化,新药研发将会成为未来国内医药行业的主旋律之一。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明确将政策利好铺开至临床试验、审评、上市等创新药全周期。

(1)临床

1)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有1万多家,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超过家,但是只有多家机构能进行药物临床试验,能承担Ⅰ期临床试验的仅有多家机构,临床试验资源紧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管理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有利于临床试验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临床监管的进行。2)优化临床试验审查程序,药物临床试验审批由明示许可改为默示许可,药物临床试验申请60个工作日内需形成审批结论,未给出否定或质疑的意见的自受理之日起第61个工作日视为同意,有助于加快新药的临床试验进程,缩短上市前时间。3)接受符合要求的海外临床数据,有利于国内的创新药企业在国内外进行产品的同步申请。

(2)审评

1)加快罕见病用药和临床急需药的审评审批,利于国内适应症较为狭窄的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发展。2)加快药品审评审批工作,将“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直接明确到“在5个工作日内”,且取消了原先时限为30日内进行初步审查。

(3)上市

1)建立上市药品目录集,记载获批上市的创新药等,将会成为创新药等的研发标杆,对后续药品的研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对创新药实施数据保护,在数据保护期内,药品审评机构不再批准其他申请人同品种上市许可申请,经已获得上市许可的申请人同意或其他申请人自行取得数据的除外,对批准上市的创新药,给予6年数据保护期,既属于创新药又属于罕见病用药、儿童专用药,给予10年数据保护期;通过借鉴欧美,实行数据保护机制,创新药的利润生成期显著延伸,有助于提高创新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的积极性。历史数据显示,数据保护对创新药的盈利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以GSK的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为例,由于数据保护,其自上市后全球销售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年达到峰值10.97亿英镑,至年的CAGR达到21.37%,仅在年专利到期后下滑。

此外,各部门今年也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强调两办《意见》的相关要求、并提出更多的细化条款。

除今年的新发政策外,已提出的其他相关政策的执行也保持较好进展。优先审评审批制度持续推进,优先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药物进行审评审批,有效缩短药物上市的时间,促进企业的研发动力。截止12月7日,CDE共公布24批优先审评名单,包括来自94家公司(仅计算母公司)的个品种个受理文号,其中个上市申请、个临床申请。申请者大多数为国外知名企业,但我国龙头创新药公司已不逊色于外国公司,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东阳光药、石药集团等的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优先审评数量均排在前列。从产品类别来看,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以化药为突破点,生物制品的研发正处于积累阶段。

3、定位Me-too,目标FirstinClass

创新药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3种途径:1)Firstinclass(首创新药),新药物、新靶点、风险大;2)Fastfollowon(快速跟踪性新药),针对首创新药的跟踪性新药研发,时效性要求高,一般相差3年以内,其中又包括三种方式,分别为Me-too(仿制)、Me-better(仿制创新)以及Bestinclass(同类最优);3)Me-only(排它性新药),定位于没有竞争但临床需求未获满足的领域,一般不会被仿制,具有排它性,如美国FDA的罕见病新药。

目前,国家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新兴战略产业,但由于国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的起步较晚,同时在市场风险、自身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储备等方面尚有差距,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新药研发策略定位于Fastfollowon。以Me-too药物作为新药研发的起点,然后在临床阶段利用国内临床研究成本低的优势,在2期临床研究中开发差异化(安全性高、适应症广等),开发出Me-better药物,国内最经典的案例便为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其通过对厄洛替尼的差异化开发实现了相当的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

新药研发有着“滚雪球”般的特质。成功的产品研发将推动公司研发实力增强、并进一步促进研发投入增长,因此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迈向Firstinclass研发的阶段。目前已有多个Firstinclass产品成功上市推广,包括康柏西普、西达本胺等。研发投入较大、研发经验丰富的大体量公司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

4、推荐标的

根据上文所述创新药研发策略的分类,我们认为立足优质仿制药、向仿制创新发展的公司有较大成长性,推荐







































卡泊三醇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下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yq/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