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得病,从人的生理特征上讲,是人体某个部位或某一部分不能适应人体整体运动的需要,使某种功能失去部分或全部作用,这样就会出现一些病症,医学理论上讲叫失衡,也就是失去了平衡。其实不论古今中外,不论中医西医,不论什么病,不管用什么方法治病,都是一个道理,就是制衡,也叫平衡医学。遇寒用热,遇热用冷,缺血给之,失气补之,即使失去了器官也可以人工移植,这就叫平衡。平衡医学理论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被人重视,在安徽蒙城已有人提出用平衡医学理论申报诺贝尔医学奖,如获成功,当给中国人,给中医药带来殊荣。
人体失去平衡就会得病,得病轻则不舒服,重则无法生活,工作,更为甚者会造成残废,以至送掉生命。那么是什么造成人体失去平衡呢?古代的中医理论称之谓风、寒、湿、暑、燥、火即六淫,也就是说,疾病是由风、湿、寒、暑、燥、火引起的,而暑、燥、火又常归为邪,故病者皆为风湿寒邪造成。如风可致感冒,寒可致胃疼,湿可致骨病,邪可致血管病,而人类杀手癌症、非典、艾滋病皆因邪所致,这就是中医理论中致病原因的称谓“风、湿、寒、邪”。
人得了病,就会造成痛苦,解除痛苦就必须治病,治病的过程就是平衡的过程。其实,不论治病用什么药,关键是要知道人得了什么病,都是风湿病,就分几百种类型,每个类型表现不同的症状,而知道是什么病才知道用什么药,用对了药才能药到病除。那么治病的关键就是诊断,现在治病靠先进的科学仪器,而在古代,就是近现代,中医诊断主要靠望、闻、问、切。望即看,上等医生,见到病人看看脸色、舌苔、皮肤、眼神等,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病;而闻是听,这是二等医生,医生靠看并不能知道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只得听病人叙述是头疼,是骨疼,是有气无力,是失眠心急,这样就知道是什么病,有时候患者说不清楚就问,问什么说什么,这样就准确了;靠望、闻、问,还不知道是什么病,这就靠切,切即切脉,脉即血管,《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中也,切脉动静而知精明。”中医切脉乃称号脉,男左女右,鲁迅《朝花夕拾》中“他一按,冰冷冷的,也没有脉”这即重病,即常说的号不到脉,切脉是中医诊治的重要手段,虽然只谓三等医生,其实能切准脉也是非常困难的。世上华佗、扁鹊为一等医生,即使二等医生也非常罕见,三等医生也就是好医生了,这就是诊断病的四字口诀“望、闻、问、切”。
知道得了什么病,就会有的放矢、用药治病了。但用药不是那么简单,中药上万种,常用上千种,一般情况下,一种药材是很难治病的,要靠组合才能治病,而中医用药主要是组方,即开处方,而处方怎样开就大有学问了,这就是用药理论上的君臣佐使。中药理论把中药材分为四种,即君、臣、佐、使。其实一种药在一个处方中是君药,在另一个处方中可能是臣药,君、臣、佐、使主要是指一个组方中各种药的功能分类。“君”药主要是治病的主药,以这种药材为主治病,“臣”药主要是指辅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材,次之;“佐”药是指促使君、臣药尽快发挥作用的药材;而“使”则指把组方中的各类药材的负作用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药材,这就是君、臣、佐、使。
一个组方,可以一君二臣三佐四使,也可以一君三臣五佐七使,所以我们常见中医用药一般一付药,常常是十几种乃至二十几种药材。虽然有君臣佐使理论,但真正能做到合理搭配,药到病除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西药,搭配也非常重要。
河南省汝州市物资局局长李殿生之孙女在1岁时得了高烧症,体温39℃,哭闹不止,饮食不进,一家人痛苦之极,医院治疗八天毫不见效,后特邀请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主任安金斗教授前去汝州会诊。安教授看了小孩的病历,问了一些情况,对当地的医生说,你们诊断的没错,用药也没错,但需要调整一个用药的时间、顺序、数量和方法,可以一试。结果用了安教授的方法,只用了一天时间小孩的病就好了,一家人都说安教授是神医,可见治病过程中药物配伍的重要性。
还有一例,郑州一著名企业的副总余影女士,得了皮肤病,浑身溃烂,奇痒不止,头发大部分脱落,身体急剧消瘦,医院治疗一个半月,顶极专家多次会诊,竟一点办法也没有。余女士已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在极度痛苦时听说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尹光文治皮肤病,没有办法,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尹光文主任,当他看到病人后只看了一眼就说:“小病,好治。”病人简直不敢相信,而开了处方后,余女士说这些药我都用过,言下之意是不相信尹光文大夫。尹大夫说你按我说的方法用药,三天后你再找我,在试试看的心理作用下,在家人、朋友的严格坚持下,用一天药,头部的浮皮屑没有了,第二天见轻,第三天轻了一多半,连续用药不到十天就完好如初,病人已一个月没吃过一顿饱饭,用药后一顿能吃半个烧鸡,体重半个月恢复如初,前后只用了元医疗费就治好了病。上两个病例极其特殊,可见配伍在用药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所以,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用药配伍很重要。君臣佐使好说不好用,我国中药界的名牌如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丸等就是组方的典范。从致病的风、寒、湿、邪到诊断的望、闻、问、切,再到组方的君、臣、佐、使,这就是中医药理论的十二字金典。
(作者:四知堂董事长、党委书记周遂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