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仁堂到东阿阿胶,中药老字号们如何走下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08644.html

年,一部由斯琴高娃和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热播,讲的正是中医药品牌同仁堂的发展故事。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药铺当家人白景琦的儿子发现一款药供不应求,于是偷工减料谋取暴利,白景琦知道后,将这批价值7万两白银的不可合格药品全部当众烧毁。他说了那句后来被同仁堂奉为古训的名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和云南白药,被称为中药界的“北丐”、“东邪”、“西毒”和“南帝”,也被并称为“中药四虎”、“中药四宝”。四宝中,云南白药和片仔癀配方属于国家绝密级,保护时限是永久,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属于国家保密级,保护期是长期。

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国人对其有着天然的亲近与信任。特别是上文提到的几个品牌,有国家级的保密配方,有其他公司生产不了的独家产品,还有历史积淀的品牌优势,简直“天时地利人和”,按理说护城河极深的它们应该发展得很好。然而,这些金字招牌却屡次让人失望。质量问题频发、宣传功效失真、无底线提价、盲目多元化......中药老字号们正在走下神坛。

同仁堂走下神坛

质量问题频发

“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年,毛主席在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如是说。

同仁堂品牌始创于年(清康熙八年),自年(清雍正元年)为清宫供御。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目前,同仁堂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年在上交所上市的同仁堂股份,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同仁堂科技,以及年同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同仁堂国药。

以生产和销售传统中成药为主业的同仁堂,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个品规,拥有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代表产品。同仁堂也是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著名中医药品牌,没有之一。但就是这样的一家老字号近几年却负面消息缠身,频繁爆出质量问题,如此下去,百年积累的品牌光环怕也经不起折腾。

年,同仁堂因质量问题6次被点名,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多个品种。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公布的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中,同仁堂以14次的“成绩”名列第二。年,“回收过期蜂蜜”事件更是导致市场监管总局直接撤回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

轰动最大的莫过于过期蜂蜜事件了。年12月15日,江苏电视台《零距离》播出盐城金蜂公司“回收过期蜂蜜、更改包装标签”的报道,万万没想到,这次事故的背后的主角居然是同仁堂蜂业。次日,同仁堂蜂业公开道歉。年2月,盐城市和北京大兴区的相关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认定同仁堂蜂业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在盐城金蜂进行生产时,存在用回收蜂蜜作为原料生产蜂蜜、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行为。根据同仁堂股份公布“蜂蜜事件”处理结果:罚款万余元、问责多名高管。过期蜂蜜事件曾一度将同仁堂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直以历史底蕴深厚、产品质量过人的百年老字号,就这样一次次试探消费者的底线,让人唏嘘。

多元化收效甚微

传统老店、宫廷传承、百年品牌,按理说,同仁堂在化妆、食品、健康领域的多元化是有先天优势的。然而,同仁堂就是有一种能力,一手好牌也能打得稀巴烂。

早在年,同仁堂就开辟药妆业务,并成立同仁本草亚洲护肤中心,相继推出丽颜坊、同仁草本和伊妆等系列化妆品以及一些洗浴日化产品。但同仁堂与各种外部公司合作,管理混乱,协同差劲,跨界药妆以失败告终。

年,同仁堂再次跨界饮料行业,推出了同仁堂凉茶和玛咖乌龙茶两款草本饮品,但与同样是草本凉茶的王老吉和加多宝相比,价格高得离谱,每罐毫升的凉茶售价5.5元,每瓶乌龙茶的价格更是高达8.5元,结果消费者并不买账,市场反响平平。

最新的消息是,同仁堂要做大健康体验店了。就在上个月,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旗下新零售业态品牌“知嘛健康”首家体验店在北京开业,据悉,“知嘛健康”门店将把传统中医药精华和现代健康养生结合,应用店内的高科技设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精准健康服务方案。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知嘛健康将会以北京为起点,在全国布局上万家实体门店。至于,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就不好说了,只能说拭目以待吧。

营收净利双降

几乎在质量问题频发的同时,同仁堂的业绩增速也跟着一同放缓了。

年——年,同仁堂股份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85%、9.75%和0.22%,直至年出现负增长。年,同仁堂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下降6.56%;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分别为9.85亿元和9.2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12%和7.74%。这是同仁堂十年来首次出现营利下滑。年至年,同仁堂年营收增长均在10%以上,年为6.23%。而同仁堂上一次利润下跌还是在年。

根据同仁堂股份最新披露的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90.53亿元,同比下降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5亿元,同比下降15.89%:扣非后净利润7.05亿元,同比下降16.36%。

截止目前,同仁堂股份的市值为.70亿,而同是“中药四虎”的云南白药市值.60亿,片子癀市值.71亿。

云南白药“不务正业”

云南白药为云南名医曲焕章于年创办,年曲家人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了云南省政府。云南白药配方和工艺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入国家绝密。年12月,云南白药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年,云南白药提出“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深圳耕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医药商业等四大业务板块。药品板块以云南白药系列为主,如专注于止血镇痛、消肿化瘀的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向来是国人皆知的明星产品。健康板块主打云南白药牙膏、养元青洗护系列产品等,中药资源板块生产销售中药材三七等,医药商业板块则主要负责云南白药的医药商业业务。

作为中医药界的千亿巨头,云南白药同样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盲目多元化等问题。

早在年,云南白药便推出主打“防治牙龈出血”功效的云南白药牙膏,本身的中药成分加上消费升级红利,云南白药牙膏一举成为国产中销量第一的民族品牌。但年,云南白药牙膏陷入“处方药”风波,即牙膏添加添加氨甲环酸事件。且云南白药集团的“田七花叶颗粒”、“灯盏花素片”、“开胸消食片”、“清肺抑火片”、“云南白药胶囊”等药品中也曾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云南白药的品牌声誉一度因此备受质疑。

而据媒体报道,云南白药对房地产业也是热情有加。早在年,云南白药集团就成立了云南白药置业公司。然而,房地产业务并未给云南白药带来预期收益。年3月,云南白药宣布出售白药置业%股权,并退出房地产业务。但云南白药好像并没有对房地产死心。据最新报道,云南白药出资1.5亿元在上海投资设立了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其经营范围是“商务办公、研发、投资、服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

不知道这次,云南白药是否能在房地产有一番大作为。

“骑驴难下”的东阿阿胶

“中药四虎”里,东阿阿胶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个,却是野心最大的一个。

从年秦玉峰上任总裁开始,东阿阿胶就开启了所谓的“价值回归”之路。说是价值回归,其实就是涨价。年当年就进行了两次提价,在随后的13年时间里,东阿阿胶先后进行了18次提价。阿胶块的出厂价从每公斤元涨到了年底的元,涨幅近20倍。有网友戏称,唯一能追得上东阿阿胶涨价速度的商品,也只有房子了。

起初,看到东阿阿胶持续涨价经销商大量囤货,造成了"供不应求"的欢乐假象。但随着价格越来越离谱,再加上同仁堂等也推出阿胶产品,消费者对东阿阿胶不买账了。随着阿胶的保质期临近,经销商只得"去库存",但这时候发现东阿阿胶已经卖不动了。

东阿阿胶的梦想是“药中茅台”,秦玉峰以为复制茅台的涨价逻辑就能成功。然而,它终究不是茅台。"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东阿在营销中把阿胶吹捧成和人参、鹿茸同档次的补品,“滋阴补血”是它宣传的主要功效。但这一谎言被人民日报戳破了。人民日报通过微博辟谣:“阿胶由驴皮熬制,主要成分就是胶原蛋白,和猪皮、牛皮以及其他皮的成分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没什么铁,所以也没有补铁补血的作用。”年,在净利润经历了13年持续增长后,提价游戏终于失效,东阿阿胶“暴雷”,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9.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9%。

如今,与最高峰时的亿相比,东阿阿胶市值已几近腰斩。

小结:品牌被透支的老字号们

何为老字号?在广大消费者心中,老字号的代名词就是高超的工艺、坚挺的品质、可信赖的品牌。作为中国中医药界的顶级品牌,老字号们却屡屡让人失望,长此以往,伤害的是国人的情怀,透支的是自己的品牌。当下,国潮崛起,中医药复兴,站在风口上的老字号们更应该多在品质上、主业上下功夫,对消费者负责,对历史负责。

Theend

合作

商务合作、投稿等,欢迎联系邮箱ru_shang88

.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jj/20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