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说在盛唐,有一个人比我俩都红

1

1

大唐开元年间,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最近有点烦。

自从自己高中状元,王公贵族们便趋之若鹜,请柬不断,几乎日日都要吟游赴宴。

上门提亲的人更是踏破了门槛,争破了头,不知道多少官宦人家意欲引其为乘龙快婿……

只是这些,倒也罢了。

最令年轻人无奈的是,还有一些无良周刊捕风捉影,到处造谣散播他和玉真公主的绯闻:《新科状元与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揭秘王维科考之路:才华颜值双绝伦,琵琶一曲定功名》……

正烦闷间,只见书童又抱了厚厚一叠文人考生们相求结交的诗文和名帖而来,年轻人帅气的侧脸上不由浮出一丝苦笑,摇着头轻叹了一口气:“何时可得清静啊!哥都没时间搞创作了…”

烦归烦,班还是要上的。而且还不能表现出任何消极的态度,毕竟伴君如伴虎,这领导脾气也不太好。

身为太乐丞,他最近正在负责排练一只叫做《五方狮子舞》的乐曲,当天一切都很顺利,即将收工之际,一个伶人下属却突然私自舞起了五方狮子中的黄狮子,年轻人大惊失色,连忙喊CUT!

可惜一切为时晚矣,暗处一双鬼鬼祟祟的眼睛看到这一幕后露出了阴险又得意的笑容:王维,你的好运到此为止了!

2

看到这,如果你以为这个叫王维的年轻人招人嫉妒只是因为“运气好”,那你就天真了。

其实他更令人嫉妒的是以下:

首先是出身,公元年王维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门第高贵,其母更是出身于五大望族之首的博陵崔氏。

五大望族虽然形成于魏晋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依然地位尊崇,至于尊崇到什么地步,一个例子就可以完美说明。

据可靠记载,有一次唐太宗为公主招驸马,结果诡异的现象出现了:大臣们居然纷纷称病躲避,无人应征……

天啦噜!公主啊驸马啊!这种好事都不干?!

是的,你没有看错,因为他们都想和五大望族联姻,以至于连公主也不愿娶!

——真是活久见啊!如果大臣们不是集体脑子进水,那就只能说明五大望族在唐代的地位确实非比寻常。(心疼公主三分钟……)

讲完出身,接下来我们要秀才华了。

出身名门,又是长子的王维从小接受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唐才子传》记录他“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也就是说王维不仅从小吟诗作文,还雅通音律,工书擅画。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人一辈子能练就一样看家本领就阿弥陀佛了,可是人家王维却是样样都玩出了花。还毫不费力!(到现在一样都没练好的我已哭晕在厕所)

作诗就不用说了,诗至盛唐,众体皆备,而王维无所不长,明代《唐诗品汇》中说“五古七古,以王维为名家;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以王维为正宗;七绝以王维为羽翼。”除此之外,王维还以自己的一颗云水禅心将山水田园诗开辟出一个新境界!

音乐才能也是被传的神乎其神,传说有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如何题名。王维瞥了一眼便轻描淡写道:“图中所弹乃《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这都能看出来,吹吧你?!有好事者便请来乐师演奏,对照之下竟是分毫不差!你说服不服?

书法上王维兼长草、隶各体;画画更是开山鼻祖级别的超级大BOSS,后世誉其为“南宗画派之祖”,钱钟书更是奉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连王维自己都自负地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有如此才华如果人还长的帅,那真的就是没天理了!

偏偏这种“没天理”的事就让王维摊上了,后人形容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可以了,不需要更多了,就这8个字的想象空间已经足以倾倒众生了!(作为颜狗的我已经口水一地)

看到这,是不是已经发自内心地羡慕嫉妒恨:有如此出身,又何必有如此才华,有如此才华,又何必有如此颜值啊!!

先别急着膜拜,下面还有更刺激的:

王维同学不仅才华颜值双在线,更让人嫉妒到吐血的是他居然还一举打破了天才们智商高情商低,一正必一负的千古魔咒!(反面典型:王勃、骆宾王……)

口说无凭,上实锤:

话说有一天王大帅哥心血来潮,想约一个叫裴迪的好基友出来游山玩水,而裴老弟当时正头悬梁锥刺股,热火朝天备考公务员,这个时候换你会怎么说?

我猜一般人大概会这样讲:学个毛线,出来嗨!

然而人家王维是这样说的:“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意思就是:还不都是因为你太与众不同、太有趣了,伦家实在忍不住想喊你出来耍哦~

啧啧,王大帅哥,咱还能再会聊天一点吗?你话都这么说了,你就说裴迪要怎么拒绝!——就凭这句话,裴迪是不是“天机清妙”我们不知道,你王维“天机清妙”倒是证据确凿了!

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王维同学二者兼具,再加上逆天的才华,简直百万里也难挑其一。

有人说: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此时此刻,我只想代表人民群众问一句:这话谁说的?来来来,站出来,我们保证不打死你!

3

其实上面那句话说的没毛病。

上天固然给了王维万千宠爱,但也确实一次又一次夺走了他最为宝贵的东西,首先是9岁的时候痛失父爱。

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独自一个人拉扯养活7个孩子,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身为长子的王维没有一天不在期盼自己可以早日成人,为母分忧。

转眼到了十五岁,已是翩翩少年郎的王维同学决定踏上征程,进京求仕,没爹的孩子早当家啊!

(有爹的孩子15岁时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杜甫《百忧集行》)

就这样,在同龄人还在摘梨摸枣的时候,王维同学已经身负诗、文、书、画、音五项绝学,高手林立的盛唐诗坛即将迎来一个熠熠生彩的大明星!

开元年,辉煌的大唐盛世已经拉开了华丽的序幕,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向着帝都长安的方向进发了。

他的眼中透着与年龄并不相称的沉稳与从容:我一定要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唯有如此,才能重振门庭,回报母亲!

长安,我来了!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涉诗坛的王维丝毫没有怯场,一上台就交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比如这首作于十七岁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不小心就刷屏刷了一千多年,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简直是他乡游子逢年过节,思乡怀旧之必备金句!

自古高手出少年啊!

凭借几首口碑爆棚的初期代表作(另有《洛阳女儿行》、《桃源行》),再加上音乐绘画等各项技能的神助攻,王维很快就在人才济济的长安城脱颖而出,一举成为王公贵族座上宾。(果然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连社交能力都这么出众!)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王维受欢迎到什么程度:

“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王待若师友”。(宁王、薛王都是唐玄宗的兄弟)

文人墨客更是争相以结识王维为荣,彼时的王维俨然成了上流社会“品位”的代名词,走到哪都自带巨星光环,身边是清一色的土豪真爱粉。

其中,以身为重度音乐发烧友的歧王李范与王维最为投缘。(就是杜大叔诗里“歧王宅里寻常见”的歧王,为玄宗之弟)

彼时李白尚未出川,杜甫还在家上墙爬树,盛唐诗坛上王维可谓独步江湖,一枝独秀!

年少的王维却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而是时刻铭记自己来到长安的目标:科考在即,势在必得!

可就在此时,岐王却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听说今年京兆府试已经有人通过玉真公主举荐,第一名恐已内定……”

闻听此言,王维星光熠熠的眼眸瞬时黯淡了下去。

歧王却报之一笑:“摩诘不必沮丧,我自有妙计助你夺魁!”

5

几日后,歧王在府内大宴玉真公主。

觥筹交错间,歧王笑谈自己近来得遇佳曲,欲邀公主一同赏鉴,亦喜音律的玉真公主自是欣然允之。

岐王一个手势后,但见乐厅内款款步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年,长身玉立,眉目疏朗,向王爷公主大方施礼之后便风姿落落地行至乐厅中央就座。

玉真公主不禁暗自惊叹:此少年气度雍容,不似伶人,不知何许人也!(不愧是公主,好眼力!)

再回看处,少年已是轻拨琴弦,指尖翻飞,一首《郁轮袍》如山涧清泉倾泻而出,顷刻间大厅之内凤吟鸾吹,佳音绕梁,明快处似高山落流水,哀切处如孤雁啸长空。

一曲终了,玉真公主惊为天人!——“如此才俊,屈就乐工,简直暴殄天物啊!”

岐王闻之朗然一笑:“皇妹误会,此人并非乐工,乃是为兄知音啊!他不仅琵琶弹得好,诗词绘画更是当今独步,实为难得一见之全才!”

玉真公主更加惊诧:“此人还能吟诗作画?可有诗作可赏?”

闻听此语,王维放下琵琶,从容奉上诗稿,公主翻开诗集,顿感眼前一亮:我去啊!字也写的这么好!

而接下来映入眼帘的这首小诗,其清新绝伦,更是令玉真公主惊呼不已!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Oh,Mygod!我早就拜读此诗,一直以为是先贤佳作,没想到竟出自当世少年郎之手,如此大才,何不参加科考,一展所长啊!我真是太喜欢这个少年郎了啊!”

剧情至此,正中岐王下怀,于是其顿做痛心疾首状:“唉!不瞒皇妹,此人身负绝学,志在夺魁,而今听说第一名已由皇妹许与他人,恐怕他是不会去赴试了……大唐失此良才,实在可惜啊!”

语罢,岐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又是一声喟然长叹:“唉!可惜啊可惜……

(这场戏男猪脚王维的才华我给分,编导演三体合一的岐王演技我给分!完全不怕岐王会骄傲!)

性情中人的玉真公主此时已彻底被岐王饱满的情绪所感染,只见她玉手一拍,娥眉一挑,豪气干云地说道:“好个有志青年!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如此人才不中状元,谁中状元?!我现在就发消息给考功郎,必取王维为解头!”

大功告成!!

岐王心中暗喜,表面却是故作嗔怒:“摩诘,还不快向公主致谢!”(老天爷,岐王这样的贵人请人手一个好不好!简直就是神助攻啊!)

6

就这样,自带才华+贵人相助,十九岁的王维在京兆府试中一举夺魁,光耀门楣,第二年又进士及第,轰动长安!

这绝对是一件秒登头条的大新闻。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三十岁考中明经出门已经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但是五十岁中进士却还是可以敲锣打鼓的风光事。比如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庆功宴和退休仪式差不多都可以一起办了,还豪情万丈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王维不过才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其风光程度可想而知。那可真是将军班师回朝也没有那么大的排场。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别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繁华与风光,王维弱冠之年便已尽数拥有,怎不令人志得意满!

母亲,我终于做到了!我终于拿到了状元!

无愧你的付出与期待!

此时的王维,恰似一个少年英侠,满怀盛唐的意气与豪情。就在他张开双臂准备尽情拥抱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时,意外发生了……

7

进士及第后,王维被量才适用,任职为太乐丞,专门负责皇家歌舞音乐类事务,这个艺术类职位对王维来说可谓人岗相宜,如鱼得水。

可是王维一路走来实在太顺利了,嫉妒眼红者自然不在少数。所以任职不到半年,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被人一举告发,贬官千里!

只是舞个狮子而已,有那么严重吗?——答案是有的,因为在唐代黄狮子舞是帝王专利,任何官员在皇帝未到场之时,不得私自观看,否则论罪处理!(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各种奇奇怪怪的制度)

看似是一件小事,却犯了皇家大忌,王维因此被贬出帝都长安,远赴千里之外的山东济州任职司仓参军。(我维,大美山东欢迎你!快来!)

一朝从风光无限的皇家歌舞团团长下放到基层粮仓管理员,对王维来说简直就是从云端跌落深渊,回首昨日还是热手可热的王公贵族座上宾,今时却已是无人问津的天涯沦落人。

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走到今天的位置,而失去却只是一瞬间……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

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

纵有归来之日,或许也已是两鬓斑白——敏感的王维已经预感到此去前程叵测:还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吗?

王维的预感没有错,他的淬火之旅才刚刚开始。

8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贬黜的岁月中,最牵挂的还是魂牵梦绕的家,万千的思乡之情见到远道而来的故人却只化作轻轻地一问:老乡,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腊梅结花苞了吗?(窗后是否有佳人在等待?)

看似是不经意的一问,却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禁不住心起涟漪。——又是一首思乡的佳作,比之17岁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添意境!年纪到了,漂泊时间长了就更能体会到那种孤独与凄凉。

济州的基层公务员王维一干就是4年,好不容易后来遇到大赦,终于回到长安,可惜很快又被分配到淇上,境遇并没有什么起色。

二十到三十几岁的大好时光就这样在仕途蹭蹬中悄然流逝,而长兄如父,此时的王维还担负着家庭的重担——“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所以即使心中苦闷,也只能“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好在上天并没有将王维彻底遗忘,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拜相,王维上诗明志,被提拔为右拾遗,从八品,与第一个官职太乐丞为同级。用了十几年才回到曾经的高度,可见“舞狮案”对王维来说是个多大的坑。

好不容易才从坑里爬出来,可惜好景不长,三年之后张九龄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所排挤,贬为荆州长史。王维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举世无相识,终生思旧恩!”——望着恩师张九龄黯然离去的背影,王维知道自己恐怕再没有机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了。

果不其然,他的预感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很快,李林甫就以慰问军队为由将他支到了荒远的凉州,是的,这次被贬的更远……

(这个李林甫,就是杜甫高考遇上的那个煞星,到处都有他的影子,真是名副其实的害人精!)

但是这次我们要感谢李林甫,没有这次出塞,也就没有下面这首“千古壮观”的名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不愧是画中圣手,一个“直”,一个“圆”,一副雄浑大气的边塞图呼之欲出!

几年后,从边塞回到长安,朝堂上依然是奸人当政,暗无天日。而历经逆境锤炼的王维,此时此刻的心境也已经悄然发生转变。

平生济世之理想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怎么办?

没关系,我还可以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比如,为千秋万世缔造一个诗意的世界。

9

正当王维亦官亦隐,决定在悠然闲适的山水世界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渔阳鼙鼓却已动地而来,带给他最大创伤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安史之乱,李白,杜甫,王维可谓人人遭殃。

可是王维的遭遇是最凶险的,由于他才名远播,连安禄山都是他的资深脑残粉,捕获偶像一枚,安禄山死活要给王维一个官职做,王维迫不得已,今天吃哑药,明天吃泻药,试图搞残自己让粉丝死了这条心。

安禄山却是软硬不吃,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偶像头上扣了个给事中的伪职;亲,你愿不愿意做是你的事,我给不给是我的心意!(很好安同学,你已经成功地把偶像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同样是被叛军所俘,杜甫同学因为官小名微关了没几天就被放了出来,除了不能出城外,行动自由几乎不受限制。因此才能目睹山河破碎写出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名篇,最后更是伺机逃出了长安城,再次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啊!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所有被安禄山授以伪官的人员全部定罪处罚,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只有王维因为在囚禁期间写下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的悲怆之句幸免于难,不仅如此,后来还几番升迁,最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人又称其为“王右丞”。

虽然从结果来看,王维无疑是幸运的,但是被俘且出任伪职的屈辱经历还是在他一向清雅高洁的心上刻上了沉重的一刀。从此王维抹去了对政治的最后一丝热情,毅然转身走了山水更深处。

是的,那里才是我的归宿。

10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上天纵然给了王维很多,而夺走的却更多——幼年丧父,壮年丧妻,中年丧母,老来无子,再加上安史之乱的创伤,午夜梦回他又何尝不曾肝肠寸断,痛彻心扉?

既然上天要让我失去一切,当初为何又要给予我所有?!

是的,没有人生来就是超脱的,一切不过是因为他们承受了足够的痛。

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虔诚到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一个佛家高人之名——“维摩诘”,这也冥冥之中注定了王维终将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

曾经看尽繁华绚烂,如今也已遍尝人间至痛,王维就此历劫飞升,心如止水,于拈花微笑之中将山水田园诗开辟出一个新境界:诗中无我,诗中有禅!

是的,一次次的淬火,是为了让你摆脱世间所有的浮躁和诱惑,返璞归真,透悟生命的真谛: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生命一如这山涧深处的芙蓉花,不管是否有人来欣赏,它都会茂盛地开,自在地落:“生命从不是为了别人而存在。”

是的,一朵花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慨“花近高楼伤客心”或者“丛菊两开他日泪”,它只是单纯为了自我而绽放——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杜甫:周公子你绝壁对我有意见!)

不仅看到了花的生命,此时心境空明的王维仿佛连山水的生命都能感受到——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水的脉搏就隐藏在这深度的宁静中……

此外,王维也在山水自然中重新发现了自我的生命之美,有时他会在明月映照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有时他会在晚风薄暮中“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还有时他会在雨后深院内“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是的,王维赋予了山水生命,山水也疗愈了王维的伤痛,清风明月间,他们相互陪伴,彼此成就。

年,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60岁的王维端坐桌前,写下几封给亲友的书信之后,从容而逝——他的一生恰似一缕清风,优雅而来,优雅而去。

这是我第一次写到一个人离去而不觉得感伤,俗世的生命虽然已经走到尽头,但我相信王维已然在另一个世界“坐看云起”。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1

王国维先生在《文学与教育》一书中说过:“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

客观地说,王维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书法家,佛学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是盛唐气象的完美代表。纵然李白千秋逸调,杜甫一代规模,但若论才华的全面性,王维毫无悬念是唐代诗坛第一人!

(李白大哥你别拔剑啊,我对你也是真爱,以后你就知道了!)

虽然今天我们已经难窥其书法绘画之真迹,但好在王维以他丰富、从容、优雅的盛唐特质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灵淡远的山水世界,让奔走红尘的人们能够偶尔放慢脚步,于“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的惬意中感受山水自然的馈赠,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中觅一处心灵栖息之地,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机中参悟面对人生困顿的平静……

是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维做到了,你呢?

12

王维其实很早熟,比他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的时候都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相关人物简介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王维(年-年,一说年—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国维(年12月3日-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玉真公主(年代-年),道号无上真,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唐朝公主,道士。唐睿宗和窦德妃之女,唐玄宗、金仙公主同母妹。公主年幼时,母亲窦德妃即遇害(年)。初封崇昌县主,景云元年(年),父亲睿宗复位。获封昌隆公主。景云二年五月辛丑,由昌隆公主改封玉真公主。后入道,改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天宝年间又赐号"持盈"。唐肃宗元年(年),公主逝世,唐肃宗元年建巳月十二日(即唐代宗宝应元年,年四月)葬万年县宁安里凤栖原。

岐王李范(-年),唐朝皇子,本名李隆范,唐睿宗第四子。其父第一次当皇帝时,封郑王,改封卫王,唐睿宗让位给母亲武则天,长寿二年(年),改封为巴陵郡王。长安初年,官居尚食奉御。神龙元年(年),唐中宗复位,迁太府员外少卿,加赐实封二百户,通前五百户。景龙二年(年),兼陇州别驾。银青光禄大夫。年,唐睿宗复位,进封岐王,加实封五百户,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将军。唐玄宗诛杀萧至忠、窦怀贞等,李范因功,加实封满五千户。开元初年,任太子少师、带本官,历绛、郑、岐三州刺史。八年(年),迁太子太傅。李业与阎朝隐、刘庭琦、张谔、郑繇等人题诗唱和,开元十四年(年)四月十九日(5月25日),李范薨逝,册赠惠文太子,陪葬桥陵。有一子李瑾暴卒。以薛王李业之子李珍嗣岐王。著名诗词《江南逢李龟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里的的"岐王"均是指唐睿宗第四子岐王李范。

李林甫(年-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

开元二十四年(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天宝十一年十一月(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养生相关问题咨询,猛戳下方







































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
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cp/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