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患者接近万,然而得到正确有效治疗的患者不到50万,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把利剑,但是不少患者甚至医生在使用药物时还存在误区,以至于影响了治疗效果。今天珊珊就想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药物治疗的误区。
1害怕长期用药后出现耐药,疾病早期拒绝用药“是药三分毒,我得尽量不吃药。”“吃药时间长了,就耐药了,效果就不好了。”这些都是帕友们常常会提到的观点。尤其是那些刚得病或者是还没有经过规律治疗的病人,看到别的病友服药后出现了药效减退、开关现象等表现后,更是纠结于用药和不用药的两难境地。
事实上,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战争需要抢占先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效果越好,进展越慢。临床研究证实,发病1-3年内开始用药治疗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发病4-6年才开始用药的患者。另外,及早进行治疗还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降低治疗费用,因为帕金森病晚期治疗费用远大于早、中期费用。
2症状改善了,就可以减停药物门诊没少碰到这样的患者,“大夫,我之前吃了一段时间药,基本好了。我就把药停了,结果又复发了。”“吃了两个月药,我没事了,所以把药停了。怎么最近又开始抖了?”这是大家的有一个误区,是急需要普及的知识。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疾病,不像感冒发烧,吃两天药,症状好了,就可以停药了。它更像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持久的治疗和管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药物都是以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因此,长期规律的服用是非常必须的。
3规律服用药物,但从不调整用药剂量和种类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医生处方的抗帕金森药物后,医院复诊。多年来一直服用同种、同剂量的药物。事实上,帕金森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疾病的逐渐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随其他疾病的出现,如便秘、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因此,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也会权衡治疗对于伴发疾病的影响。例如,对于伴发智能减退的患者,我们会避免给患者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绞痛的患者,我们会避免使用司来吉兰;对于伴有抑郁症的患者,我们会酌情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同时会避免合并使用司来吉兰。
因此,定期的复诊尤为重要。建议每3-6个月,约见一下您的医生,对您整体的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调整用药。
今天呢,主要跟大家聊了聊服药的三个误区,希望您不被误区所困。这个月开始,珊珊会陆续和大家分享服药方面的一些小知识。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也请在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