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的传统不仅是诚信,还有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晋商老祖宗资本运作的方法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在此次“新晋商新金融新机遇”论坛现场,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武贤成为不少企业家追逐的“明星”。作为在资本市场和商界沉浮多年的企业“大佬”,对于新晋商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他们也有着独特的思考。在此次论坛间歇,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郭家学:东盛集团董事长
秉承晋商文化打造长青基业
晋商早有资本运作
山西晚报:大家认识的郭家学,可能还停留在原先的“资本狂人”身上,因为通过资本运作,当年您一手把东盛打造成为仅次于国药集团的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在本次论坛中也有很多企业家向您现场求教,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资本?答: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其实这种影响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几百年前的山西就有。以目前东盛集团的核心资产山西广誉远为例,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实行股份制,正是这种先天的制度优势,让山西广誉远避免了目前国内很多制药企业面临的配方、秘方等问题,因为股份制已经明确秘方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人。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晋商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在资本运作中积累经验。翻开文献,当时晋商大多是找三五好友“融资”,找到职业经理人,授予“身股”等等,可以说,晋商的老祖宗们在资本运作方面颇有心得,这些办法今天仍然可以供我们后人借鉴。
晋商精髓在义利平衡
山西晚报:尽管您是地道的陕西人,但这些年为了推广山西的中药文化,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很多人都说您已经成了半个晋商,您认为晋商精神的精髓究竟是什么?答:刚刚说了,广誉远的历代传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晋商的传统。我认为晋商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义利文化,没有利无法生存,没有义企业不能长远发展,晋商能把义利关系平衡得最好。用现代的话讲,义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而利更多的是为消费者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为股东、为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生存之本。这两方面,晋商结合得最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山西百年老字号最多的原因,或者说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企业家愿意研究晋商、学习晋商、追随晋商的原因。
创业已迎来最佳机遇
山西晚报:很多人都知道,八年前的债务危机和股东占款案,让您和东盛从巅峰坠落,您也从不讳言当时曾有过生死抉择。但很多人更敬佩的是,您能够拒掉破产的选择,以5年时间还清32亿巨额债务,二次创业重新站立。您的经历,相信很多二次创业的企业家都很有兴趣,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选择再次创业吗?答:从我本人来讲,我是师范学校毕业,可以说有着不少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当时一心想打造世界强企业。当梦碎之后也想过一走了之,但我发现,一个人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还有与我一道努力奋斗的同事,我觉得应该重新来过。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讲,可以说目前这个时代是百年来创业面临的最好机遇,政府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市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随着互联网的爆发,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改变,这就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后来居上的机会。这两年,移动互联网思潮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创造出极致的产品和极致的品牌传播,企业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与其贪大不如求强
山西晚报:在企业界,很多人将您和史玉柱相提并论,因为你们都是中国企业界东山再起的典范。从盛极而衰到东山再起,您个人对于企业发展是否有新的认识?答:史玉柱当年有两亿多债务,可以说我当年面临的困难环境比他复杂很多,但通过几年发展,到年年底我们把欠银行的32亿都还了,债权债务全部解决了,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市场绝无仅有的一件事。经历过这么多,对于企业发展自然有新的认识,当时鼎盛时期的东盛集团拥有46家药厂,但最后也是梦断世界强。后来我也反思,原先的目标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究竟是需要规模庞大的企业,还是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也就是常说的,企业究竟是需要做大还是做强。这几年很多企业家在号召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唯独我和市场唱反调,我觉得中国企业需要重新定位,我们的企业究竟要走向何处,需要企业家们认真考虑。当然从我自身来看,我已经认定了走“小而美”或是“精而美”的道路,这里所说的“小而美”并不是规模停滞不前,而是聚焦某一领域做精做细,从广誉远这几年的发展看,“小而美”的战略不仅可以做到几百个亿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这样的战略安排,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任武贤: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
不断创新才能“裂变”发展
山西企业思想解放还不够
山西晚报: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企业,近几年亚宝药业发展迅猛,同样山西的制药产业也以两位数的增幅连年递增,成为全省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相对于其他省份,山西制药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营业额上,都有一定差距。您认为我们山西的制药企业究竟差在哪些方面?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追赶?答:山西制药企业这几年可以说发展比较快,但这个快多是增幅,由于基数不同,我们横向比较,我们和全国其他先进省份相距甚远。做了25年药企,我也反思过,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比不过外地的企业。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解放思想不彻底,没有与时俱进。我举个例子,之前亚宝药业有一个拳头产品,但一年的销售额仅有万元,去年我们专门走出去引进来,招聘一个专业的销售经理,改变营销模式,同样的产品去年完成销售额3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破亿。说这个例子主要是想告诉企业家朋友们,不是我们的产品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思维有问题。比如创新,很多企业说研发新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企业创新并不只有研发新药一个路径,比如仿制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比如企业能不能从大健康产业的角度考虑,做一些保健品;比如把山西的山楂或是胡麻油做成保健品,把山西的小杂粮做成健康食品。联系到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风潮,我们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是否敢于让企业产生跨越或是裂变。我常常和企业管理者交流,我觉得我们需要改变常规思维,原先我们讲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只是量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每天多一点改变,需要一种质的变化,我认为只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山西的制药企业或是其他企业,完全可以后发超越。
小产品也能育出大市场
山西晚报:去年以来,山西能源市场不景气,很多企业开始多元化尝试,不少煤炭企业投资农业或是房地产,很多人认为山西企业应该借此机会进行多元化的战略调整,您怎样看这样的论调?答:市场经济,自然有涨有跌,但我还是建议每一个企业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些年亚宝药业一直在制药市场摸爬滚打,一直深耕这个市场,就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全部集中,才有可能办好一件事情。我还是举个例子,我们亚宝药业一个产品丁桂儿脐贴,很多人认识我们是通过这小小的贴剂,我们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小小的贴剂,仅仅这一个贴剂去年销售额5.1亿元,今年6.5亿元,后年突破10亿元。通过这个产品,我们意识到聚焦点必须在儿童用药领域,不仅是过去,将来也是如此。我想说的是产品没有大小之分,即使很小的产品也能培育成大市场。所以从我的切身经历看,我建议山西的企业不要盲目搞多元化,而是要聚焦优势产业。
借力资本市场超常发展
山西晚报:作为我省首批上市的医药类企业,亚宝药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扶持,您也在不同场合表达过,亚宝药业会坚定不移地依靠资本发展壮大,对于更多有志于资本市场的山西企业家们,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吗?答:的确,亚宝药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熟悉亚宝的人都知道,亚宝药业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县级小药厂,从最早的资不抵债开始,可以说亚宝药业是依靠银行、基金借款发展起来的。上市之后,先后经过3次融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扶持下,一步步快速壮大。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的股东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年改制时,当时打算和省内几家药厂联合上市,但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们。只有几家基金和一家中药厂入股,当年入股万的股东,如今股份市值已经达到2.4个亿。事实上,我们放眼世界强,没有一家仅靠生产经营一步步起来。回过头来看,我们资本的步伐还是太慢,思想还是不够解放。下一步亚宝还将通过收购、兼并、投资,借力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于更多的山西企业家,我习惯用晋商精神告诫,晋商精神不仅仅是吃苦、诚信,更重要的是敢为天下先,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有丰厚的回报,只有大胆跨越才有超常规的发展。
介入民营银行希望改变金融生态
山西晚报:亚宝药业去年曾发布公告,拟出资2亿元,参与筹备设立山西同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介入民间银行,除了企业发展的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考虑?答:介入民营银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主要是利于拓展公司业务领域,增加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但作为一个山西企业家,我的目标不仅仅在自己的企业上。从亚宝药业自身的发展历程看,资本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对接山西金融企业,我们发现山西金融生态圈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目前金融企业放贷注重抵押物或是担保不同,亚宝入股的民营银行成立之后,我们肯定会在放贷环节有所创新,比如我觉得贷款审核不应只看企业规模或是抵押,更重要的是要评估企业的当家人和产品,如果企业的当家人诚信,有创新思维,有现金理念或是技术,企业产品有独家专利或是毛利达到70%以上,我认为这样的新兴产业企业应该支持。事实上,在运城当地我也帮助过不少的企业家,我看中的就是它们的发展潜力。这次通过介入民营银行,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构建山西金融新的生态环境,同时我也呼吁山西各金融企业的当家人,也要解放思想,要大胆一些,步子迈得更快一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