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A股药企年报复星医药研发40亿居

又是一年年报季。E药经理人统计,截至年4月14日,A股上市生物医药类企业共有家发布了年报。

总体来看,在总营收方面,依旧是流通业务为主的企业霸占TOP10,榜首上海医药总营收已经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2.86%,国药一致和白云山超过了亿元,有6家企业超过亿元。除此之外,A股上市药企也有6家企业总营收不足1亿元,其中包括了5家后缀为“-U”的未盈利企业。在归母净利润方面,仅有19家企业为负,50家企业不足1亿元,家企业在1~10亿元之间,17家企业在10~20亿元之间,12家企业超过20亿元,其中英科医疗净利润最高为70.07亿元。而在净利润增长方面,增长率TOP10几乎全是医疗器械类企业,涨幅最高达%,5家企业涨幅过千。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净利润降幅最高的5家企业也跌幅过千。这家企业年报有何看点?疫情过去了,涨幅过千的诊断企业将走向何方?净利润降幅最高的5家企业到底经历了什么?01复星医药研发投入40.03亿元在全部家发布研报的企业中,上海医药营收亿元。上海医药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收入.43亿美元,同比增长0.62%;医药商业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3.24%,毛利率6.97%。在研发方面,已公布年报的家企业中,复星医药40.03亿元的研发投入拔得头筹,超过君实、康希诺等一众Biotech。复星医药以往给业内的印象还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近年,随着复宏汉霖产品的商业化、复星凯特的研发推进,创新与国际化逐渐成为复星医药的“关键词”。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增长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研发投入共计40.03亿元,同比增长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6.94%。与BioNtech的合作的新冠疫苗几乎是年复星医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股价半年内涨了近3倍,市值一度突破0亿元。复星医药向创新药发展则是通过投资驱动以及并购扩张,除了内部自主研发外,还孵化出了复宏汉霖、复创、复星弘创和复星凯特等多家创新药研发的子公司。年报显示,目前,复星医药的创新药布局涵盖了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重点疾病领域,在研发方面,复星医药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复星医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吴以芳曾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表示:“在核心疾病领域,只要符合复星医药的整体战略就会去布局。”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是一大亮点,而从归母净利润来看,诊断行业在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02疫情过后,诊断类企业怎么办?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排名中,TOP10几乎全被诊断类企业占据,其中超过%的企业有5家,包括圣湘生物%、英科医疗%、达安基因%、东方生物%以及之江生物%。圣湘生物年报显示,全年总营收47.63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26.17亿元,同比增%,扣非净利润25.93亿元,同比增长%。圣湘生物业绩的大幅增长的原因,则是新冠疫情中对检测试剂盒的紧急需求,“主要系报告期内,面对全球突发疫情,公司积极响应,根据不同抗疫时期、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不同国情构建起了全场景化新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全力以赴服务疫情防控。公司所开发的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检验服务等产品及服务的销售业绩取得重大突破。”据悉,疫情期间,圣湘生物产品涉及的区域涵盖了超过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占比高达53.49%。那么,新冠疫情过后诊断类企业的业绩将如何增长?突发事件必然只是一时,高昂利润并不能持久。事实上,对于圣湘生物而言,新冠疫情确实是一时的高昂利润,但其本身的业务能力也并非单一。其年报显示,公司产品超过种,检测服务超过2项,“公司自主开发了病毒性肝炎、生殖感染与遗传、儿科感染、呼吸道感染、核酸血液筛查、自动化仪器等优势产线,并进一步向肿瘤早筛、肿瘤个体化用药、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服务等领域拓展。”而疫情期间,通过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所拓展出的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也将成为圣湘生物的出口地区,显然,疫情走向末端后,圣湘生物的海外出口仍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wh/2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