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创建于年(清康熙八年),自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年。在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此次亮相济南非遗博览会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非遗传承人张志红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讲解制丸技艺。
“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志广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介绍安宫牛黄丸的11味中药材。
“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郭凤华为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庞微展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山东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莅临同仁堂展位观看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山东省省长龚正、市委书记王忠林莅临同仁堂观看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
山东省领导莅临同仁堂展位观看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山东省领导莅临同仁堂展位观看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关庆维为济南市民现场问诊。
同仁堂展位吸引了众多喜爱中医药文化的市民参观。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承了三百余年,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截至年6月,同仁堂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为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做着不懈努力。目前已建立并形成了国家、市、区、集团4级非遗传承人梯队,“北京同仁堂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暨中药材炮制技艺传承基地”亦在建设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