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裏尋牠千百度香港野外動物手札

葉曉文(右)介紹新書

圖:橙新聞

春暖花開,不少人選擇到野外郊遊行山,也會在途中和各色野生動植物相遇。你想知道牠們都叫甚麼名字,背後有甚麼故事嗎?繼年及年出版圖文著作《尋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及《尋花2──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年底推出動物相關著作《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後,香港作家及畫家葉曉文最近又推出新書《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札》,繼續帶大家了解香港自然生態和神奇的野外動物。

在3月14日舉辦的新書發佈會上,葉曉文介紹稱,這次書中共收錄了51種野生動物,不少來自她在梅子林過農耕生活時的觀察。每種動物的介紹頁都配以葉曉文手繪的精美插圖、動物的學名、科名、分佈地區及保育狀況,文中還有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介紹,更不乏引經據典的故事,內容頗為豐富。

葉曉文為新書簽名

圖:橙新聞

別看封面上的魚、瓢蟲和蟹看起來憨態可掬,其實這本書中有不少「重口味」的動物介紹,比如大蚰蜓(葉曉文叮囑大家不要去搜索它的真實樣子,然而小編還是忍不住查了……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試一試……):牠是葉曉文深夜用手電筒四處亂照時偶然發現的,驟眼看去像黑色蜈蚣,然而數十隻腳比蜈蚣長十倍……雖然樣子可怕,但可以消滅白蟻、蟑螂等居家害蟲,那麼問題來了:大蚰蜓和蟑螂,你會選哪個?

現場展示「大蚰蜓」插圖

圖:橙新聞

還有康蜣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糞金龜,葉曉文在梅子林進行壁畫創作時看到牠們在牛糞附近聚集,有時發現牠們不慎翻過身來轉不回去甚是可憐,還會幫牠們「翻身」,讓牠們繼續進行自己的「推糞大業」。

現場展示「康蜣螂」插圖

圖:橙新聞

「蚜蟲大爆發」是養花人最害怕看到的場景,一棵植物上出現上百隻蚜蟲,想想便令人頭皮發麻,葉曉文在書中將其細緻描繪之餘,還為大家「科普」:原來蚜蟲排洩出的「蜜露」是螞蟻的至愛,導致二者演化出一種奇特的互惠互利共生關係,而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可愛瓢蟲,其實是蚜蟲的天敵,為了保證食物來源,螞蟻有時還會挺身而出進行驅趕……

現場展示「蚜蟲」插圖

圖:橙新聞

葉曉文表示,或許將來會推出一個萬聖節期間限定推出的「暗黑封面版」,說不定大家在封面上見到這些「驚悚」的生物,會更感興趣呢!

書中也有不少引經據典、幫助大家了解歷史與文人軼事的介紹,比如講「馬氏珠母貝」時提及城南大步海的養珠歷史,「衣魚」中關於紀曉嵐將自己比喻成衣魚的故事,大家在認識這些生物的同時,也可以深入去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

現場展示「馬氏珠母貝」插圖

圖:橙新聞

和野生生物的相遇總是匆匆一瞥,葉曉文通常會先以拍照的方式記錄牠們,回家後再根據照片中的樣子細細描繪,並認真探明牠們的姓名來歷。然而,也並不是所有萍水相逢的生物都會入選,會被她畫下來的生物往往與她有些特別的緣分,比如書封上的香港南海溪蟹便在路上與她對峙足足兩分鐘。小傢伙面對龐然大物也毫無懼色,最後葉曉文只好選擇默默讓路。

葉曉文還在發佈會上為大家介紹了一些當季正在盛放的花草植物,如可在馬鞍山見到的香港杜鵑、韓信草、大沙葉、草豆蔻、香港馬兜鈴等,大家下次去行山時,不妨留意。

展出花草植物手稿

圖:橙新聞

除了閱讀新書,若想看到葉曉文親手繪畫的這些動植物,可以到位於太子大南街84號地下的DP2「好玩好創」看展。當中大部分是色彩斑斕的水彩作品,還有兩幅比較特別的漆畫,是以漆樹上採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加雞蛋殼繪製而成,鮮艷獨特。展覽舉辦至3月19日。

展出漆畫

圖:橙新聞

在書的最後,葉曉文附上了昆蟲的常見分類、成長小知識、米蝦的結構、魚的身體結構以及蚯蚓交配及生產連環圖,如果你想對牠們有更多了解,千萬別錯過呀。

本文轉載並改編自橙新聞。

《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札》

作者:葉曉文

出版社:香港三聯

出版日期:年12月

購買途徑

「中商進口商城」小程序,點擊上方圖書封面可進入購買鏈接。

「一本」官方網站,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wh/2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