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引:
1.团队简介
2.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3.主要研究领域介绍
4.在研项目与企业合作
5.实验室图片
6.实验室联系方式
团队简介绿色化学过程团队以绿色化学为核心,利用化学、物理和化工手段,以材料设计为抓手,并结合表/界面修饰技术,探索其在催化、电化学、分离等领域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工程化设计,研制开发具有实用化前景的工艺技术和产品。
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海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担任《J.Am.Chem.Soc.》、《Energ.Envoron.Sci.》、《Chem.Commun.》、《Adv.EnergyMater.》、《Small》等国际知名刊物审稿人,担任《化工学报》、《精细化工》、《化学试剂》、《FrontiersinChemistry》等刊物编委。
团队在研期间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省部级项目,与国内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多项,多项专利获得转化,在JACS、AM、AFM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ESI高引用论文4篇。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向:
(1)催化新材料开发和应用;
(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3)精细化学品过程与工程;
(4)古籍和档案的保护与修复;
主要研究内容:
(1)加氢、氧化(光、热)、烷基化、酯化;
(2)CO2吸收与利用;
(3)分子筛合成及应用;
(4)电催化与燃料电池技术;
(5)锂/锂硫/锂离子电池;
(6)超级电容器;
(7)表面活性剂合成与日化配方;
(8)高纯化学品制造技术;
(9)萃取分离(超临界、液液);
(10)古籍和档案的保护与修复;
(11)光催化降解、产氢、CO2还原;
(12)气溶胶的制备与应用;
主要研究领域介绍一、催化新材料开发和应用
催化加氢:方岩雄教授、刘宝玉副教授
1.减四线油加氢脱硫生产白环烷油
2.含氧残留物加氢脱氧至烃类
催化氧化:方岩雄教授、刘宝玉副教授
1.离子液体负载金属生产环烷油
2.光热协同催化氧至烃类
多级孔分子筛合成及应用:刘宝玉副教授
1.二维多级孔沸石合成、构效关系及其应用
2.二维杂化有机/无机催化剂制备及应用
CO2的捕集与利用:孙大雷副教授、罗荣昌副教授
1.新型CO2化学转化催化剂的研发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2.CO2催化活化及C-C键偶联的精准控制
3.C-C键偶联电催化转化的电化学研究
高性能光催化复合材料:刘金成副教授
1.光解水、CO2还原生产清洁化学能源
2.光催化和膜分离协同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3.光热协同催化氧化
光催化光化学机理研究:刘金成副教授
1.瞬态中间体重要结构信息及其动力学
2.瞬态中间体结构的指认和归属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先进储能材料的开发:刘全兵副教授
1.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
2.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究
3.电催化(HER,OER,ORR)材料研究
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开发:郑育英教授
1.金纳米团簇表面组装原子级铂壳层核壳结构电催化剂
2.直接甲醇氧化和氧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三、精细化学品过程与工程
石油化工及下游产品精细化及高纯试剂生产:方岩雄教授、谭伟副教授、李珩德副教授、张维刚副教授
成绩:协助精细化处理1万吨异构十二烯加氢生产异构十二烷,烷基化分离纯化吨间对甲酚;生产吨/年高纯试剂,包括HPLC溶剂等36个品种。
从实验室到工厂
四、古籍和档案的保护与修复
古籍和档案的保护与修复:方岩雄教授、谭伟副教授
1.纸张脱酸强化技术,解决濒临破损的图书档案发黄变脆问题
2.天然纸张脱酸剂技术,解决脱酸剂毒性腐蚀性问题
3.字迹保护技术,解决档案中各类字迹固定化问题
4.不干胶脱除技术,解决档案文件中不干胶去除问题
此技术荣获国家档案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在研项目与企业合作凭借着以工业化应用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探索材料的内在化学结构与状态的态度,工业化过程研究、技术开发及应用,配套的产学研设备、仪器,理想的产学研平台等优势。
团队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广东省重大研发计划专项2项、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1项,其他省级项目若干。
并且与国家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石化、化工产业皆有合作。
实验室图片实验室联系方式方岩雄教授
邮箱:fangyx
gdut.edu.cn蔡晓兰老师工学楼四号馆
工四C-工四
欢迎你的到来!
文字
绿色化学过程团队夏祥禹
图片
绿色化学过程团队
排版
夏祥禹
初审
廖煜梁琨才周梓鹏冯桂彬
复审
温晓林朱海枰
终审
杨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