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西方书籍史理论与21世纪以来中国

研究论文

西方书籍史理论与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书籍史研究

张炜

作者简介:张炜,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方书籍史。原文出处:《晋阳学刊》年第1期。

内容提要:西方书籍史的经典著述在最近十数年间被中国学术界广泛译介,引起了中国书籍史研究者对自身书籍传统研究方式的反思。很多书籍史研究者积极将西方书籍史理论方法应用于自身的研究之中,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的书籍史研究视野,加快了书籍史与社会文化史相融合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此类研究也存在论述中国书籍史问题时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概念等弊端,造成西方理论与中国史实相脱节的局面。而要实现中国书籍史研究的本土化,需要在全面理解西方书籍史理论形成的社会语境与学术背景,以及深入挖掘中国书籍史研究资料和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真正具有中国书籍史发展特点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建构出解决和阐明问题的概念、方法。

1

引言

书籍史(bookhistory)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在突破传统文献樊篱的基础上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书籍为中心,研究书籍创作、生产、流通、接受和流传等书籍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参与者,探讨书籍生产和传播形式的演变历史和规律,及其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统合关于书籍的各种研究——编辑史、印刷史、出版史、发行史、藏书史、阅读史——的全面的历史[1]6。该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学术界,到20世纪80、90年代渐趋成熟和完善,已成为西方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书籍史研究所采用的一些新颖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学术界也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中国学者在从事与书籍史相关的研究时,都或隐或显地开始运用西方书籍史的研究方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研究主题和论述体系。这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研究中一种颇为典型的由接受西方理论方法而使研究范式发生变化的现象。虽然有学者已经   ①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为潘光哲:《追索晚清阅读史的一些想法》,《新史学》年第9期,第—页。关于台湾学术界在21世纪以来的相关学术动向,参见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29—32页。

  ②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博物馆编:《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16世纪以后的东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该系列学术会议还曾于年在复旦大学和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

  ③张炜:《印刷媒介与15、16世纪英国社会变迁》,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年。在此基础上相继发表《语言、印刷媒介与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5期,第82—88页;《新文化史视阈中的印刷术——以彼得·伯克相关研究为中心的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6期,第—页;《英格兰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改革者与传播媒介》,《世界历史》年第5期,第—页;《印刷书与英格兰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陈恒、洪庆明主编:《世界历史评论》年第1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等。

  ④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从事与书籍史相关研究的学者都认同这一路径。如有学者就对在“文化视野”下的出版史研究提出异议,仍然坚持专业出版史或行业史的视角,认为出版史研究应紧紧围绕“出版物的印刷、发行”这一主题而展开。参见胡国祥:《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1—23页。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依然将目光聚焦在传统的印刷出版史领域,并做出了富有创见的研究,如辛德勇的《中国印刷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等。

参考文献:

[1]何朝晖.译者前言[M]//戴维·芬克尔斯坦,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书史导论.何朝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张文彦,肖东发.年以来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及未来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3]安占华.法国书籍史研究简介[J].世界史研究动态,(1).

[4]国外对印刷文字与书籍史的研究新动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5).

[5]欧美学术界兴起书籍史研究热潮的背景、方向及最新进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

[6]多元学科视野中的印刷媒介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7]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J].中国典籍与文化,(3).

[8]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2).

[9]从书籍史到阅读史——关于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史林,(5).

[10]西方书籍史研究中的社会史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4).

[11]印刷媒介史研究新趋势:新材料、新视角、新观点[J].编辑之友,(4).

[12]从社会史到文化史:十八世纪法国书籍与社会研究[J].历史研究,(1).

[13]印刷书的诞生[M].李鸿志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书籍的秩序[M].吴泓缈,张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5]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M].洪庆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6]启蒙运动的生意[M].叶桐,顾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拉莫莱特之吻[M].萧知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8]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M].郑国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M].吕健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1]工具书的诞生:近代以前的学术信息管理[M].徐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2]莎士比亚与书[M].郝田虎,冯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3]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M].何朝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4]古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M].张志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5]阅读史[M].吴昌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6]阅读的历史[M].李瑞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7]书史导论[M].何朝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8]书籍的历史[M].刘阳,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9]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M].苏贤贵,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0]帝国与传播[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32]韩琦,米盖拉.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33]周启荣.明清印刷书籍成本、价格及其商品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34]姚伯岳.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书史研究——由何朝晖译《书史导论》说开去[J].山东图书馆学刊,(4).

[35]于翠玲.从媒介历史看书籍的文化价值——兼论媒介环境学派对中国书籍史的启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田建平,田彬蔚.中国书籍史研究批评——基于西方书籍史研究之比较视野[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张升.新书籍史对古文献学研究的启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36]于翠玲.从媒介历史看书籍的文化价值——兼论媒介环境学派对中国书籍史的启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37]田建平,田彬蔚.中国书籍史研究批评——基于西方书籍史研究之比较视野[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郭平兴.不一样的书籍观:论中西方书籍史的差异[J].出版科学,(4).

[38]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39]王建.明代出版思想史[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0]苏精.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41]邹振环.20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年至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2]邹振环.疏通知译史.“自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3]LotteHellingaandJ.B.Trapp,eds.,TheCambridgeHistoryoftheBookinBritai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JohnBarnardandD.F.McKenzie,eds.,TheCambridgeHistoryoftheBookinBritain,-,Cambridge:CambridheUniversityPress,.

[44]于文.出版商的诞生:不确定性与18世纪英国图书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5]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6]章清.晚清中国西学书籍的流通——略论《万国公法》及“公法”的“知识复制”[J].中华文史论丛,(3).

[47]王海鹏.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成功尝试——《求富与近代经济学中国解读的最初视角:〈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评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48]肖超.翻译出版与学术传播: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史.“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

[49]于翠玲.印刷文化的传播轨迹[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0]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51]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2]赵益.从文献史、书籍史到文献文化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3).

[53]仇倩倩,吴培华.从“书于竹帛”滥觞的中国书籍史[J].中国图书评论,(3).

[54]陈静.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以抄本研究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55]曹之.中国古代图书史.总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56]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7]张高评.印刷传媒与宋诗特色[M].台北:里仁书局,.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jj/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