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灵动从实践上升理论,又从书本回到实

当今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其内涵的综合性和强大的渗透能力,不仅对哲学、文化带来巨大冲击,形成了新的哲学与文化的形态,而且对于经济,对于与人的行为、人的价值观念直接关联的企业管理也造成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绝对权威,反对终极理念,强调相对主义的不确定性,强调感性、随意性的正面作用,批判与限制精英价值,肯定”沉默的大多数”的价值,这些精神折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给人们所带来的强烈提示就是:任何管理经验都不是普遍永恒的,有时候逆向的、反常的、不可思议的创新管理,反而可以适应人的丰富多样的本性,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当今的一些管理当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现代主义意蕴,或者说,从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角度来看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一些管理理念的认识。

怪领导的效应

一般来说,领导应作表率,应当足智多谋,高人一筹。后现代主义管理认为,“懒惰”、“简单”的领导,也可以取得好的效应。比如,领导不必事必躬亲,不越俎代疱,能体现出用人不疑的胸怀,下属可以充分行使一定的自主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领导管理不细致,不周到,又可以给下属留出创造和发挥的自由空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的领导要敢于放权,让下属掌握权力的同时,增强相应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式的勤勤恳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邓小平式的举重若轻,则更为超脱。作为高层领导,创造了这样一种境界,有利于进行宏观的思考与决策。

破格用人

人们通常也强调破格用人,但操作起来,都是因为这些人实际上具有了更高的真才实学,超出了他们的名份。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破格,只是名实相符的使用。后现代主义说的破格,是让那些才能资历并不高的人,担任更高的职务,使之名高于实。这样,既造成一种压力,又激发他们的自尊感和荣誉感。当这些人处于一种兴奋积极的状态,势必全力以赴,超越自己,超常发挥,往往会创造意想不到的效率。

优秀者是大多数而不是少数

优秀是精英,一般认识只能属于处在前列的少数人,他们是不同于大多数的领先者。后现代主义注重”文化碎片”的价值,主张群体价值优先,否定精英的垄断,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将优秀的尺度下拉放宽,把大多数人定为优秀者,优秀就不是先进的表现,而是体现为基本的要求,这样,大多数人都会来追求优秀,尽管优秀的标准有所下降,但整体创造出来的效益,还是有可能会更大。

饥饿状态法

毛泽东有一次召集省书记开会,一直开到吃饭时间,对于肚子饿得咕咕作响的与会者,毛泽东只给每人一碗面,管个半饱,意思是让他们不忘危机感和饥饿感,保持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精神。人不能没有营养,但饱食终日又会造成平庸无聊。居安思危,忧患常存,是激励斗志的有效办法。忆苦思甜确实有一种特别的作用。清王朝皇室大年三十的传统菜,并非大吃大喝,不是规模宏大的满汉全席,而是马背上打天下的祖宗留下的最朴实的吃法:清水煮肉片。简单的年饭用意很明白:不忘本,不忘苦。用后现代主义的管理理念来看,这些传统的奇特做法,是以反常来造成深刻的印象,由饥饿来强化对饱食的珍重,由简朴提醒对繁荣的爱惜。

下属想干啥就干啥

现代管理强调细节的精细,强调全方位的控制。而后现代主义的管理理念则主张放任自由,使下属享受自由的美妙,同时也使他们感到管理和纪律的必要。前者可以减少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放松心理,调节精神。后者是使他们换一个角度来认识管理和纪律。总是在一种状态,人们的感觉会变得麻木迟钝,正如常言所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了一个位置,到了另一个立场,对原来的情形会有新的认识。让下属想干啥就干啥,可能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他们会更主动地服从最有效的管理。

业绩最佳立即挪位

干得好继续干下去,这是一种思路;干得正好即要挪动位置,这也是一种思路,也有其合理性。从心理学原理来看,人的才能增长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前三年时间是其优点积累的时期,后三年就是惰性与缺点的积累。所以,后现代主义管理理念认为,要及时对人的固定存在进行解构,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太久,对工作者来说,往往会造成压抑与限制,应该根据这种抛物线般的曲线规律,尽可能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功成名就,不是让工作者居功自满自傲,而是使他们带着一定的经验与信心,去开创新的局面。而新鲜感和挑战性,有利于振作精神,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逆向行走管理

后现代主义管理突出反向思维。一般来说,管理是个系统,是个网络,各个部分的运行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领导者在自己的办公室听取汇报,下达指令,安排工作,这是正常的。但领导也可以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到下属的工作室去,旁听下属的讨论会。用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来说,这叫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现在人们则称之为逆向行走管理,据说西方当前比较流行,克林顿就很喜欢使用这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管理者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往往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可以增强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保持团体的和谐融洽。

微软这一类企业更多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比如白领上班时穿牛仔裤、运动鞋,在电脑房的地毯上玩门球运动,放任自由的程度相当高,这些都是传统的管理理念所要拒绝的。微软的管理模式与诞生于大工业的泰罗管理不一样,与日本注重团队精神的管理不一样,与同是做IT产业的TBM也有明显的差别,这与它们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有关。后现代主义管理理念还没有提出自己的管理体系,但通过对人的文化价值的影响,还是形成了鲜明的管理理念。总体上来看,这是对现代管理的一种反拨和解构,特别是批判了现代管理过于强调理性、科学性,忽视了人的动物性本能和文化的模糊性特点。后现代主义管理的出现反映了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注重创新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宇宙空间技术的一些规律,它提醒人们,存在决定意识,当今科技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存在,必然也会相应地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的管理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后现代主义的管理没有也不可能取代现代管理,它只是让人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一些,更加灵活一些,更加具有创新性。

沈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jj/18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