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贾璇
国产新冠疫苗上市新进展!
12月30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下称“中生北京”)发布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
结果显示,中生北京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良好。疫苗针对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79.34%。
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家药监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标准要求,新冠疫苗的获批基准线为有效性达到50%,该款新冠疫苗远超标准。
目前,中生北京已正式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附条件上市申请,加速推进国产新冠疫苗上市进程。
受此影响,国药股份午后大涨逾10%。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6.9%,报50.2元。此外,新冠疫苗板块午后整体拉升。
冬春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工作
12月30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在发布会上介绍,12月,全国已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例,比11月增加了76.3%。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元旦和春节期间,境外回国人员增多,境内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多,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增大,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
面对复杂态势,在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将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
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
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人群不宜接种新冠疫苗:第一次接种疫苗时过敏的人群、对疫苗成分过敏的人群;正处在发热期、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得了急性疾病的人群;按照一般通用原则,孕妇群体不建议接种。
此外,在国家规定的指南和方案发布之前,建议新冠疫苗和HPV疫苗不要同时进行接种。
我国疫苗研发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12月21日,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公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介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截止到12月2日的统计,目前,我国有15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款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已涵盖我国布局的所有技术路线。
据悉,中国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五款疫苗分别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中生武汉”“中生北京”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灭活疫苗、军科院联合康希诺公司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是新冠病毒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疫苗研发处于全球第一方阵”郑忠伟说。
据介绍,7月以来,我国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了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目前已累计完成百万剂次接种,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责编: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