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细分领域迎历史机遇,红日药业等头部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剧烈的震荡,但在危机的背后,也孕育着新的生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还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衍传多年的中华瑰宝--中医药在这场持续未完的疫情下,再次闪耀出光芒。

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继年初我国使用中药配方治疗新冠病毒消息发布后,中药上市企业即刻走出一波暴涨翻倍行情,而在年年末的新政利好下,中药上市企业再次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

那么问题来了:刚刚过去的两年大牛市,白酒,绿电,新能源这些赛道股的造富运动,能否延续到今后两年中药股上呢?

通过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年第22号)这一新政,我们探讨分析一下未来的投资机会。

01中药制药市场势头迅猛,规模超亿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瑰宝,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传统中医药理论中,服药方法主要是“饮片入药,临用煎药”。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汤剂因质量标准不完善、煎煮服用不便、运输和贮存困难等缺点限制了其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不过,中药配方颗粒保留了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复方配伍、随证加减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弥补了传统中药汤剂煎煮费时、储存携带不便等不足,相比中药饮片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更能体现中药用药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对传统中药的重要创新。

据媒体报道,中药颗粒剂型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于80年代开始研究这一类型产品并投入生产,其在当地被称为“科学中药”并列入医保范围。目前,市场销售品种大多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韩国在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中药颗粒并形成相关产品,到20世纪末已发展出多种供临床使用的中药颗粒。

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药配方颗粒列入“星火计划”。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颁布,正式将此类中药定名为“中药配方颗粒”,规定国内对于配方颗粒的定位基本等同于中药饮片并按饮片进行管理(目前,国内按中药饮片管理但出口时海关将中药配方颗粒按照中成药统计)。同年,北京康仁堂等6家试点单位获批生产中药颗粒,被称为“国六家”;年,出台《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意见稿)》后新增70家生产企业;年,结束长达30年的试点工作,全面放开中药颗粒生产,实行备案制。

我国中药制造市场也水涨船高,从年亿元增至年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呈上升趋势。

其中,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度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约.50亿元,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中药饮片占其比重约26.01%,市场规模约.59亿元,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达.14亿元。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4.0%左右。

近年全国产销主要集中在6家企业,分别为现在的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

目前,这6家企业占据了国内配方颗粒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母公司为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的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占据了40%左右的市场份额,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各占据了13%左右的市场份额。

02备案制新政刺激,中药配方颗粒或进入放量期

实行备案制后的重要改变之一,就是今后不能再按企业标准生产和销售了,按《公告》规定,自年11月1日起,不具有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所以质量标准颁布的数量和速度直接影响着配方颗粒的销售。

截至新政颁布前,全国有研究的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共个,其中,已经正式发布实行的个(国家级分两批共个,省级个)、尚在研究(即国家级个)和尚在公示中的(即省级个)共个。例如,中国中药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多个经典复方浓缩颗粒(出口专用);红日药业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华润三九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注:各家产品有重复)。

关于销售:新政规定“中药配方颗粒不得在医疗机构以外销售”,也就是说,可以在所有医疗机构销售,此前只能医院(医院)销售,所以,新政《公告》后,理论上,中药配方颗粒允许销售的范围将大幅扩大。

以年为例,医院家、中医医疗机构7.2万家、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年诊疗9.2亿人次,医院则多达3.5万家(含民营)、医疗机构万家和诊疗77亿人次,分别是中医类的8倍、14倍和8.4倍。销售渠道的全面放开,对于中药颗粒头部企业的销售业绩,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关于医保:中药配方颗粒价格普遍较中药饮片高,医保政策的实施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亮绿灯。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各地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临床需要,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本地医保支付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关于集采:年8月在答复《关于加快中药及配方颗粒进入集中采购的建议》时,国家医保局表态下一步将加快将中成药及配方颗粒纳入集中采购,因此配方颗粒集采是趋势。参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化药集采的大前提,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制定是其进行集中采购的先决条件;同时,除对质量标准进行限定外,当量的统一也是中药配方颗粒全国集采的大前提。当然也不排除部分省市对量大价高的品种先行进行集采探索,但整体看新标准的配方颗粒还未进入放量期,参考中成药集采进度及地标升国标后的放量趋势,预计配方颗粒或进入发展黄金期。此外不同于仿制药,中药配方颗粒具备上游资源属性,参考中成药省级集采大部分产品降幅在30-50%左右,相比于化药,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的降幅也将类似于中成药比较缓和。

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增长主要受老龄化、政策和购买力三因素驱动。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政策逐渐完善,监管不断强化,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保健问题突出,促使中药配方颗粒需求稳步提升;同时,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也为中药配方颗粒消费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03历史机遇来临,头部企业正摩拳擦掌

新政后的中药配方颗粒,迎来了历史机遇,在全产业放开的背景下,同时全面放开销售渠道,纳入医保并推迟集采,国家大力推进国际贸易,鼓励中医药出口,诸多利好会让行业头部企业最先受益,以三家重点公司为例分析:

中国中药:中药配方颗粒龙头,全产业链联动发展

公司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中国中药是中国医药集团旗下唯一的中药平台。截止年5月,公司拥有家子公司,包括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企业。拥有多个成药品规(其中多个品规入选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多个经典复方浓缩颗粒(专供出口)。涵盖中药材种采、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大健康等相关领域,拥有优质的品牌资源和产品资源。

公司在上游主要布局种子种苗、药材种植、药材贸易这三大业务,启动GACP基地种植建设。截至21年6月,公司已建成GACP基地个,覆盖药材品种70种类,合作种植面积大于9万亩,为中药质量保驾护航。

公司中游在原有的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的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地综合业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完善全国工业布局。经过两年的投入和建设,已经建成17家产地综合类业务公司,其中位于湖南、重庆、云南、四川、黑龙江、福建和山东的子公司已经获得生产许可。

在对上、中游产业布局的同时,公司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clqk/2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