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编了其中8位企业家的演讲,从他们的演讲内容,或许可以帮助您看清未来中国商业的方向。需要声明的是:文中观点均为企业家个人观点,不是投资建议,同时文章内容也是根据几个来源综合的。以下为正文:
来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天乐岛、正和岛、《决策要参》每日信息
01未来一定是好产品、好服务的天下
——唐彬森元气森林创始人
过去几年,很多人都在讨论元气森林,讨论新消费,也总结了很多模式、方法和思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变局”,我也想从消费品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谈谈“变局”,谈谈关于方法和思维的事。
大约6年前,我在给团队发的一封邮件中说道,中国高铁是最先进的,高楼大厦也是最先进的,互联网平台、电商和物流体系等所有基础设施都是最先进的,但互联网行业却发生了内卷,平台经济也已经过剩,当时的中国缺乏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机会,这也是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原因。中国缺的不是消费能力,而是好产品。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游戏行业的数据。大约在四年前,中美日三国的人均GDP还相差很多,游戏玩家的消费能力却是一样的,但在快消品行业,中国的消费往往是被压制的,好像中国人消费不起、不愿意消费似的。其实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太多消费,本质还是因为缺乏好产品,所以当时我们坚定地做了消费升级。
我再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中国人均GDP现在是1万美元,美国大约是5万美元,中美人均GDP相差了4万美元,这4万美元的差距里就有1万美元来自消费。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已经闻名世界,却仍没能出现一个与雀巢、百事和可口可乐相当的消费巨头。在中国衡量一个产业是先进还是落后,就要看中国的本土市场里有多少外资企业。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多外资企业,这也是机会所在。
过去6年,中国财富创造的过程也证明,世界正在奖励那些做好产品的公司。包括小米、理想、蔚来汽车等用互联网精神做的产品,其实在补中国消费产生的短板,行业大的逻辑是,基础设施完善、平台经济已经做到极致、产能已经过剩,那么,未来一定是好产品、好服务的天下。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两年,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从互联网公司走出来的,现在做得也都挺好。所以很多人就开始总结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什么是“分销裂变、私域流量、免费模式”。
看到这种现象,我又喜又悲。喜的是,互联网的产品获得了认可;悲的是,很多传统企业老板照搬这些模式,看到人家做免费模式,他们也学着免费,刚学完D2C,又来学C2M,刚学完C2M又去学分销裂变,好像总是学不完。最后让本来挣钱的公司变得不赚钱了。
我特别认可任正非说的一句话:“抄华为的皮会死,抄华为的灵魂会牛逼”。我上面提到的那些互联网思维,更多的只是皮和表象。它背后的互联网精神,才是今天的互联网创业者改造传统行业的原生动力。
我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有两句话:一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二是对人才的极度尊重。
由于我们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才有了各种ABTest,我们才发明了留存率、NPS、次留存和月度留存等一系列概念,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