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既无开山鼻祖的气吞云山,也无上市公司的声势浩荡;寻不到兰州所那沉甸甸的历史轨迹,也敌不过上生所的“混血”身份;作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旗下的一脉分支,它的处境多少有点窘迫。
但国人无法将它的功绩轻易抹灭——首个WHO认证的疫苗在这里诞生,填补国内空白的惠益康是它的标签。这样的成绩,在全球生物制品领域都值得给它掌声。
不可否认,成都所近几年来的表现实在过于安静。究竟是“美人迟暮”,还是酝酿下一轮的爆发?
WHO登陆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首次通过WHO预认证,进入联合国采购机构的药品采购清单,同时也是全世界首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乙脑疫苗。”一位接近成都所的人士回顾这一事件时透露出一些自豪。
年10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正式宣布,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WHO预认证。
不可否认,这一消息为中国疫苗推开国门鸣响了第一枪。“年3月,我国疫苗体系通过WHO评估,成为第36个通过该项评估的国家,尽管目前生产疫苗的企业近40家年产能超过12亿剂,但在疫苗出口商,依然是‘小学生’。”招商证券分析师介绍了国内疫苗的情况。
“成都所乙脑疫苗产品完成预认证,使得国内疫苗大规模出口指日可待。WHO报告指出,全球疫苗联盟(GAVI)制订了《疫苗保障战略》,以确保价廉质优的疫苗的供应保持不间断的持续性,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5亿剂以上的疫苗。”上述人士继续分析。
“目前,该项疫苗的采购主要依赖赛诺菲、GSK等疫苗巨头。而中国在亚洲地区率先获得认证,向周边发展中国家出口疫苗将实现名利双收。乙脑实际上又称为日本乙型脑膜炎,亚洲国家是全球高发地区。”
据了解,成都所目前已有几千万剂次向东南亚出口,在印度、尼泊尔、越南、韩国等11个国家已经注册。
相较于美国FDA的认证,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体系更看重疫苗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也更侧重于疫苗的经济性。国内疫苗生产商具备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优势,未来将成为WHO采购的重点地区。进而向全球范围内推送“中国制造”的疫苗标签。
据悉,为了能让成都所获得该项目的认证,国药中生着实下足了血本。7年内投入近8亿元用于硬件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新建改建10栋厂房,培训30万人次。也就是说,从年起,成都所就开始为此筹备。
其实,年起,乙脑疫苗便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翻看中检所的批签发数据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成都所向来在该领域无人企及。年的.86万人份更是创下历史性记录。跟随其后的兰州所和武汉所在数量上都相去甚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所生产的是乙脑BHK疫苗,而成大生物研发的乙脑VERO疫苗是目前更具价值的新型疫苗类别。尽管在数字上无法赶超,但在技术上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上,恐怕是成都所最大的隐患。
另一项辉煌恐怕要追溯到年。国药成都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世界第三个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惠益康)正式获准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的研发历时长达10年。年启动研发,年才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是继美国默沙东和法国巴斯德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公司。
不过,该疫苗的生存也岌岌可危。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的问世使大多数人群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是多糖疫苗在2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损害者中免疫原性低或者没有免疫原性。辉瑞扔出的prenar13(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无疑是一颗重磅核弹。
被炸开的沃森生物、民海生物以及科兴生物纷纷斥巨资投入该项目的研发中。其中,北京民海生物编号CXSL于年3月12日申请后进入审评程序,成为首个进入待评审阶段的公司。
根据民海生物研发部发表的论文显示:民海生物13价肺炎疫苗采用的是破伤风载体蛋白DT和白喉类毒素TT分别与13种肺炎多糖结合,技术路线与GSK十价肺炎结合疫苗类似。沃森生物与兰州生物所疫苗采用的也是类似设计路线。
通过各省的招标数据显示可知,13价肺炎球菌疫苗的中标价为元,零售终端估计在—元左右。全程接种四例,花费超过元。只要每年抓住一部分高端接种者,就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利益。
当然,成都所的23价多糖疫苗显得更平民化。也是大多数国人青睐的原因。但在生物疫苗领域,技术终究是第一生产力,成都所若继续以平价产品自居,恐怕未来的市场定位会有走下坡路。
谁的成都蓉生
多年来,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直都是成都所的命脉。作为四川省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基地,蓉生药业为成都所开辟了血制品的路径。
成立于年的成都蓉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创建时的控股股东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公司。注册资本.1万元。在市场上流通的“蓉生人血白蛋白”的使用量已超过1万人次,“蓉生静丙”的使用超过万人次,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过,蓉生药业自年起,就逐渐摆脱了成都所的怀抱,投靠的新东家正是与成都所平行的,同样隶属于国药中生集团的天坛生物。
天坛生物共分了两步完成对成都蓉生的收购。首先,向成都所发行万股,收购其持有的成都蓉生51%的股权;向北京所发行万股,收购北京所朝阳区6.85万平方米的工业基地。其次,以不低于12.99元向10家特定投资者发行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用来支付成都蓉生39%的股权对价,并向蓉生追加2亿元的投资。
也就是说,年,成都所用2.4亿元卖出了自己的一半家当。但有意思的是,如今的成都所依然将蓉生视为己出,在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