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形容别人赚大钱,我赚点安稳小钱的行为,叫做“卖水”。但由于疫苗本来就是水,那么赚安稳钱的生意就是“卖瓶子”。
7月20日,《柳叶刀》发布了两款新冠病毒疫苗1期/2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一款由陈薇院士团队+康希诺研发,另一款由牛津大学+阿斯利康研发。两款疫苗均能实现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
国药集团有董事长刘敬桢说,新冠疫苗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已于6月底获批开始进行国际三期临床试验,应该说已经成功了,年底或可上市。
01
在全球饱和式研发的情况下,新冠疫苗很可能年底就会上市,最晚可能也是在明年中期。
新冠疫苗是今明年的市场主线,沿着疫苗产业链去寻找受益股,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是高景气度的产业链,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二是风口上的行业,更容易获得高估值。妥妥的戴维斯双击。
寻找疫苗是一个方向:
今年3月,辉瑞和BioNTech达成联合开发BNT候选疫苗的同时,复星医药已提前数天获得了BioNTech的授权许可,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该疫苗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
巴西从21日开始,对中国制药公司科兴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进行临床试验,第一批约有名志愿者参与。未名医药持有北京科兴26.91%股权。
不过疫苗研发,失败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或者说,不知道哪个团队能率先成功。所以今天我们先不聊这个,聊聊药瓶。
02
7月4日,张文宏医生说:装疫苗的玻璃瓶的产量,比疫苗还困难!还有报道称,不少参与新冠疫苗研制的生物医药公司,都开始排队抢购疫苗瓶。
目前海外装疫苗的玻璃药瓶,必须是中硼硅玻璃,具有高抗热冲击性能和高耐水解性能。国内之前的标准低一些,用的是低硼硅玻璃。但考虑到病毒的严重性,应该会尽量用中硼硅玻璃,如果产量供应得上的话。
目前上市公司拥有中硼硅玻璃的,山东药玻有2亿只的产能;旗滨集团一期建设25吨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全年产量约吨素管;
正川股份的公告表示,目前公司中硼玻璃管产品处于技术研发阶段、未正式量产,仅通过外购中硼玻璃管生产中硼玻璃瓶,且中硼玻璃瓶在公司产品结构中占比较低。
太平洋证券医药团队在一份研报中指出,若新冠疫苗瓶以中硼硅管制瓶为主,按照全球新冠疫苗渗透率20%-70%、每人注射1-3次进行测算,新冠肺炎疫苗对应玻璃瓶市场空间为15亿支-亿支。
作为消耗品,疫苗容器及注射器注定比其它相关产业(灌装设备等)更加受益,一个是长期消耗,高频率高频次,一个是一次性投入。
整体来看,中硼硅玻璃的供应量是不够的,而且这个技术含量很高,不像口罩那样买台机器就能生产,所以要寻找另外可以替代的容器。
03
疫苗容器主要使用中硼玻璃管制成的西林瓶或预灌封注射针。使用预灌封注射注射效率极快,且不会有二次污染或混用的危险。
另外,目前主流疫苗几乎都使用预灌封注射器(预充针),国药、科兴研发的新冠疫苗,均使用预充针。
近日,宝理塑料美国公司总裁TimothyKneale表示,由于制药公司担忧玻璃瓶的短缺会影响疫苗的开发,他们对TOPAS-COC材料的兴趣暴增。
TOPAS-COC的可浸出物和可萃取物极低,以及其非极性、低反应性表面和广泛的全球监管合规性,使其成为诊断用一次性材料、疫苗和治疗剂包装的不错选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