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现代育儿百科”可以查看历史文章
今日更新:体温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发热引起的体温上限似乎是42℃,体温>41℃时人体会开始产生不良生理效应,但如果没有合并过热的一些要素(比如包裹太多、环境温度太高、使用干扰正常体温调节的药物[比如抗胆碱能药])的话,体温很少会超过41℃。很多家长和医生认为发热≥40℃时会增加不良结局(比如脑损伤)的风险,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会这样。
重要提示:本文的作者/编辑尽最大努力以确保内容正确,但因为是个人的写作/编辑,难免会出现错漏;同时,新的研究成果会不断涌现,各机构间也存在合理的学术观点相左,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要求读者在作决策时运用个人的判断。必要时可以咨询其他靠谱的专业人士和查阅其他来源的资料。中文的资料中,我特别推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可以购买Kindle电子书在手机上看)和《默沙东诊疗手册》(有免费的App和网页版)。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先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
复习
1.为了减少婴儿患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备孕女性或有可能怀孕的所有育龄女性,都要每天通过叶酸片或复合维生素片补充至少μg(微克)叶酸,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更大的剂量。叶酸要在尝试受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补充,但胎儿神经管缺陷在许多女性知道自己怀孕之前就已经发生,所以有可能怀孕的所有育龄女性都要补,不要等到正式备孕时再开始补。建议在整个孕期都持续补充叶酸,因为器官发生的过程中也需要叶酸,而妊娠后期也有器官发生。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女性在补充叶酸前要先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症。
2.从备孕开始,吃药之前都要注意看说明书,标有“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物都不要吃,因为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不明确,可能对孕妇和/或胎儿有潜在的危害。
3.孕期激素改变可引起牙龈发炎和过度生长,牙龈炎症可能在孕期加重。为了防止怀孕后牙痛,应该在开始备孕时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排除隐患。孕期要更频繁清洁牙齿以预防妊娠期牙龈炎,只刷牙是不够的,还要每天使用至少一次牙线(如果用不惯牙线的话,起码应该使用牙线棒,以保持牙齿间隙清洁)。如果已经怀孕了,但是6个月内没看过牙医,就在孕期去看。孕期也可以洗牙和做必要的齿科治疗。如果孕期牙痛的话,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补牙、根管治疗或拔牙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在孕期都是安全的。孕期进行牙科X线检查也是安全的,医生会用铅制的衣物来做适当保护。
4.酒精是一种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影响的致畸物,女性在孕期喝酒可能导致孩子出生缺陷和发育残疾,孕期喝酒目前没有确定的“安全量”,在孕期任何阶段任意量的喝酒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5.目前关于咖啡因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数据在一致性和质量方面通常都比较差,各权威机构对咖啡因摄入量的建议并不一致。生殖内分泌科医生建议,对于受孕困难的女性,把咖啡因摄入量限制在-mg/天以下是较为谨慎的做法。加拿大卫生部建议备孕女性、孕妇和哺乳期妈妈每天摄入咖啡因不要超过mg。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认为每天摄入咖啡因mg以下似乎不会促成自发性流产或早产,其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也还不清楚。英国国民保健服务网站(NHS)建议孕妇每天摄入咖啡因少于mg。
6.女性在孕期首次感染弓形虫时,可通过母体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弓形虫病和相关的神经系统和眼部表现。因为目前缺乏证据表明产前治疗的益处高于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成本,所以不建议对感染低风险的女性进行弓形虫病的常规普遍产前筛查;但对于有弓形虫病症状或有近期暴露高风险(比如有宠物猫或高危饮食习惯)的女性,则需要进行试验来诊断感染。备孕女性和孕妇预防弓形虫感染的措施包括:从事园艺工作时戴手套;接触土壤后和处理食物前后要认真洗手;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再吃;处理生熟肉使用的厨具要分开;肉类要烹饪熟透再吃,烹饪时不要试吃未熟透的肉类;不要吃生的贝类;养猫的孕妇最好让其他人来每天更换猫砂。
7.甲基汞可在鱼和贝类(国外一般把鱼和贝类统称为“鱼类”)中形成生物蓄积,孕妇吃太多鱼和贝类可对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吃鱼的营养益处对于怀孕和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所以建议备孕女性、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适量吃鱼,每周吃8到12盎司(烹饪前的重量,-克)低汞且富含DHA的鱼类;孩子则每周吃1-2次。对于含汞量不明的淡水鱼每周只吃1餐(约克),不要吃鱼的脂肪和皮,并且本周不要再吃其他鱼类。甲基汞是生物放大性的,掠食性鱼类由于食用许多吞咽浮游生物的小鱼,含汞量高的可能性更大。体型较小(1斤以下)的鱼、养殖鱼和淡水鱼等,甲基汞含量则一般较低。但是在水质不好的地方,鱼类可能含有汞以外的其他污染物。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推荐的最佳鱼类有下面这些:
anchovy(凤尾鱼)
atlanticcroaker(石首鱼)
atlanticmackerel(大西洋鲭鱼,大西洋马鲛鱼)
blackseabass(黑海鲈)
butterfish(鲳鱼)
catfish(鲶鱼)
clam(蛤蜊,花蛤)
cod(鳕鱼)
crab(螃蟹)
crawfish(小龙虾,淡水龙虾)
flounder(比目鱼)
haddock(黑线鳕)
hake(狗鳕)
herring(鲱鱼)
lobster,Americanandspiny(美国大螯虾)
mullet(胭脂鱼,鲻鱼)
oyster(牡蛎,蚝)
Pacificchub(太平洋白鲑,太平洋鲦鱼)
mackerel(鲭鱼,马鲛鱼)
perch,freshwaterandocean(淡水和海水鲈鱼)
pickerel(小梭鱼)
plaice(鲽鱼,比目鱼)
pollock(绿鳕)
salmon(鲑鱼,三文鱼)
sardine(沙丁鱼)
scallop(扇贝)
shad(美洲西鲱)
shrimp(虾)
skate(鳐鱼)
smelt(香鱼,胡瓜鱼)
sole(鳎目鱼)
squid(鱿鱼,乌贼)
tilapia(罗非鱼)
trout,freshwater(淡水鳟鱼)
tuna,cannedlight(includesskipjack)[罐装轻金枪鱼(包括飞鱼)]
whitefish(白鲑鱼)
whiting(牙鳕)
(注:以英文名为准,中文名仅供参考)
8.维生素A又称为视黄醇。视黄醇在孕早期有很强的致畸作用,可导致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目前公认的孕期维生素A摄入量的安全上限约为每天IU(0μg)。有些补充剂含的是β-胡萝卜素而不是视黄醇,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视黄醇,目前没发现大量摄入β-胡萝卜素与出生缺陷相关。克鸡肝含视黄醇μg,克猪肝含视黄醇μg,建议在孕期不要吃肝脏,可以吃甘薯、胡萝卜、绿芥菜、菠菜、莴苣叶、南瓜、大白菜、红辣椒、韭菜、番茄、花椰菜等植物性食物来补充β-胡萝卜素。
9.自然流产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孕早期。在化验确认怀孕20周及之前,自然流产的发生率是8%-20%。孕龄越小,自然流产的风险越大,孕6周内流产的风险是22%-57%,孕6-10周的流产风险是15%,孕10周以上的流产风险则只有2%-3%。自然流产的最常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或暴露于致畸物,大约有一半自然流产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但具体到个人,自然流产的确切原因通常是很难确定的。大部分女性在发生一次自然流产后在下一次都能有好孕,只有2%的孕妇会出现连续2次自然流产,只有0.4%-1%的孕妇会发生连续3次自然流产。
10.分娩的疼痛可能是女性一生中所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中国专家共识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都认为,无论宫口大小如何,只要产妇要求,就应该给予镇痛。椎管内镇痛(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唯一始终有效的缓解临产和分娩疼痛的方式。无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无论胎头位置如何都可以用椎管内镇痛。硬膜外麻醉会把一根细导管置入产妇的背部,通过导管给予麻药;脊麻则是把麻药注射到背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先注射一剂麻药到背部,导管在临产过程一直留在原处,在需要时再通过导管给予麻药。顺产的话在分娩结束后就可以拔除导管;如果因特殊原因改为了剖宫产的话,导管还可以用于术后镇痛。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脊麻起效更快,通常5分钟内就会感到舒适;但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约90分钟)。如果不是迫近分娩的话,就优选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出现的爆发性疼痛,可以给予一剂单次快速输注药物来缓解,也可以通过增加输注的基础速率和/或给予浓度更高的麻药来缓解。医院医院是否能做椎管内镇痛(医院用的也是“假无痛分娩”,比如用所谓的“电击治疗仪”),以及使用椎管内镇痛的条件(比如晚上是否能做椎管内镇痛)。医院一般在麻醉技术上都没问题,主要是看麻醉师和医生是否有空。
11.如果没有宫颈机能不全、前置胎盘或早产史等特别问题的话,通常整个孕期都可以过性生活。如果不放心,请找一个靠谱的妇产科医生来咨询,不要找那种知识落后的医生。只要会阴愈合、有效避孕且产妇已准备就绪,大部分女性或许最早在产后2周就可安全地恢复阴道性交,但大多数女性因为疲劳、性欲低下、疼痛、阴道干涩或有排出物、心理因素、产后心绪不良/抑郁等,分娩后不能很快做好性生活的准备;大多数女性会在产后6周前恢复性活动。
12.孕妇坐汽车时应该继续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安全腰带横跨臀部和子宫以下,肩带从双乳之间和子宫外侧穿过。虽然有安全带造成产妇及胎儿受伤的病例报告,但总的来说,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母亲和胎儿的益处远大于风险。关于安全气囊对孕妇和胎儿影响的证据较少,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孕妇坐车时不要关闭安全气囊。
13.没有高质量证据表明卧床休息可以降低流产或早产的风险,而过多卧床休息会导致骨小梁密度的减低和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14.建议在孕早期尽量避免泡热水澡和洗桑拿,因为热暴露会增加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15.为了预防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在接触尿布或幼儿口腔和鼻分泌物后要用洗手液/肥皂洗手,不要亲吻6岁以下孩子的嘴或脸颊,不要和幼儿分享食物、饮品、水杯。
16.在出生后1小时内给新生儿常规涂一次抗生素眼药膏或药水(一般用红霉素眼用软膏),可以明显降低淋球菌性结膜炎的风险。如果没有红霉素眼膏,美国疾控中心推荐使用1%阿奇霉素滴眼液或0.3%妥布霉素眼膏。每侧眼睛使用0.5-1cm红霉素眼膏,把眼膏从下眼睑鼻侧一端开始涂抹,扩展至眼睑的另一端;另一只眼睛同样用药。用药后不应对眼睛进行冲洗,否则可能降低疗效。无论是经阴道分娩还是经剖宫产娩出,所有婴儿都应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生后最初1小时内进行眼部预防治疗。医院都会采取这项预防措施,建议事先咨询一下医生能不能帮忙涂。
17.由于相关技术的不确定性,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父母常规保存其婴儿的脐带血以供将来使用,除非其同胞有医学指征需要立即使用。1单位自体脐带血大约有1/的几率用于其孩子或家庭成员;但如果供体儿童患了白血病,并不会使用其自体脐带血,因为其脐带血也会有白血病的遗传标记。脐带血用于供体同胞的几率比用于供体自己的几率要大得多;如果家庭成员目前或将来可能有移植需要,则应考虑私人贮存脐带血。
18.UpToDate建议新生儿行包皮环切,因为包皮环切的健康获益超过其风险。美国儿科学会也认为新生儿包皮环切术是利大于弊的,但同时也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推荐常规进行,家长最好在充分了解利弊后结合自身情况来决定。男性包皮环切的获益包括,减少尿路感染、阴茎癌、一些性传播感染、阴茎炎症和包皮翻起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更易于保持卫生。如果决定给男孩进行包皮环切术的话,医院了解相关事宜。新生儿包皮环切术一般在出生24小时后到出院前进行,推荐在出生后6周内进行。有经验的医生完成一例包皮环切术只要几分钟时间,新生儿期包皮环切术一般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来减少孩子的疼痛。如果在新生儿期之后切的话,一般就要延迟到6个月左右,因为要使用全身麻醉及袖套式包皮环切术,而不是局部麻醉下的钳式或钟式环切术。
19.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孩子都有诸多好处,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产后1小时即开始母乳喂养;生命最初6个月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在婴儿6个月龄时增加有足够营养和安全的补充食品(辅食),同时持续进行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20.孕妇的乳房最早在怀孕16周时就为哺乳做好准备。孩子一出生,妈妈就可以供应母乳,最初几天分泌的母乳叫“初乳”,营养很丰富,含有抗体和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婴儿发展自己的免疫系统。出生后的头几天,有些婴儿每次吃奶的量只有1茶匙(5毫升)。
21.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出生后3-4周内应该避免使用人工奶嘴,以免造成乳头混淆。必要时新生儿可以使用杯子来喂奶。
22.不建议用微波炉来加热母乳或配方奶,因为容易因为加热不均匀而造成孩子烫伤。即使奶瓶外面摸起来不烫,中间的部分也可能是烫的。
23.没有什么食物或什么汤可以帮助“下奶”,没有什么药物可以安全有效地“催乳”,“纯天然”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安全的。不推荐常规使用多潘立酮或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来催乳,因为支持他们效力的证据有限,而且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并且这些药物对婴儿的远期影响未知。如果对哺乳支持措施无效的母亲考虑使用多潘立酮或甲氧氯普胺来催乳,需要告知她们其潜在副作用以及缺乏支持使用的资料。
24.酒酿(醪醩)和月子米酒都不能帮助“下奶”。哺乳期吃酒酿(醪醩)和月子米酒等含酒精的食物和饮品后要等酒精代谢完后再哺乳,通过母乳摄入酒精会损害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影响睡眠。喝1标准杯酒(5度的酒是毫升,10度的酒是毫升)至少要等2-3小时后再哺乳。喝酒后把母乳泵出不会使母乳中的酒精更快消除。
25.母乳中80%以上是水,孩子在6个月大之前不需要喂水,即使天热时也不用。如果觉着孩子渴了,就给孩子喝母乳。按推荐比例冲调的配方奶也含有足够的水分,通常不需要额外给水6个月内的孩子喝。
26.对于对于湿疹(特应性皮炎)风险高的孩子(父母或哥哥姐姐患有湿疹),在出生后6个月内每天全身涂润肤剂,可以降低1岁前患湿疹的风险。虽然这种做法的长期效果还需要在更长时间和更大型的研究中评估,但从出生就开始使用润肤剂是一种简单、经济而且安全的预防措施。润肤剂用油剂、乳膏/凝胶或软膏都可以,有研究认为性价比最高的是凡士林。注意“油剂”是指油性的润肤剂,不是橄榄油和茶油之类。
27.所有母乳喂养的孩子应该从出生后几天内开始每天补充IU(国际单位)维生素D滴剂。配方奶中添加有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只需补充不足IU的部分,但每天直接补IU也是安全的(6个月内婴儿的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0IU)。补到能获得足够维生素D为止(0-12个月婴儿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是IU,1-70岁是IU)。补纯维生素D就可以,一般不需要补维生素A。不建议婴儿通过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
28.婴儿吐奶(或溢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在健康婴儿中很常见。只要体重增长良好、吃奶正常、没有明显易激惹或其他疾病症状,就不用担心。吐奶一般会随着月龄增长而改善,大多数孩子到快1岁时吐奶次数就会明显减少。喂奶后把婴儿竖抱(比如让他趴在大人的肩上)20-30分钟似乎可以降低发生吐奶的可能性。半仰卧位(比如坐在婴儿座椅里)反而会更容易发生吐奶,也不建议让婴儿侧卧或把婴儿床的头侧升高。即使孩子会吐奶也不建议让婴儿趴睡,因为趴睡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即使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婴儿也采用仰卧的姿势入睡。
29.不推荐使用晒太阳来退黄疸。不要给婴儿喂葡萄糖水或使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注射液或益生菌来退黄疸。轻微黄疸不需要治疗。光疗是最常用于治疗和预防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方法,严重的可能需要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疗法。
30.产后不需要吃药来“促排恶露”,特别是那些说明书标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物,对母亲和婴儿的安全性都不明确。一般在产后头几天会排出红色或红棕色的“血性恶露”,然后会逐渐变得稀薄、持续2-3周排出带粉色的棕色的“浆液性恶露”,最后变成黄白色的“白色恶露”。产后恶露的平均持续时间是1个月,但多达15%的女性会持续排出恶露约6-8周。恶露的持续时间似乎和母乳喂养或使用含雌激素或仅含黄体酮的避孕药没有关联,但具有出血素质的女性可能会持续更久。
31.因为出生时体内存有一定数量来自母体的激素,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乳房在出生后4-7天都可能会暂时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甚至可能分泌出少量乳汁,这是正常的,千万不要挤压婴儿的乳房,对新生儿造成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3周(1周=7天)就会消退。女婴由于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出生后5-7天阴道可能会流出少量血性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俗称“假月经”),可能会持续1周,这也是正常的。
32.新生儿的“马牙”和“螳螂嘴”都是正常现象,千万不可挑破,新生儿发生感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的,几周后就可以自己消退。“螳螂嘴”则是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母乳。
33.母乳永远不会没有营养。什么时候断奶由妈妈和孩子共同决定(喂到妈妈不想喂或孩子不想吃为止),目前没有权威指南说什么时候应该断奶,也没有科学证据说哪个季节断奶比其他季节好,只要孩子愿意吃和妈妈愿意喂,就可以继续喂。
34.没有什么正常食物会导致“回奶”(退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生麦芽煎水喝可以退奶。如果需要减少乳汁生成的话,小剂量口服避孕药或伪麻黄碱可能有帮助,但要谨慎使用,因为药物退奶没有经过充分研究,而且可能有副作用,比如伪麻黄碱可能会导致婴儿易激惹。
35.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是“不良反应还不知道”的意思,而不是没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知道就无法评估这个药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所以不建议使用这样的药物。
36.不满3个月(90天)的婴儿有任何疾病症状都建议看医生。对小婴儿症状的评估比大孩子要复杂得多,比如发热,小婴儿的严重潜在感染可能只表现为发热,不满3个月(特别是不满28天)婴儿的重症细菌感染发病率比童年时的其他任何时候都要高,一些病毒感染也可导致这么小的婴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在网上付费咨询医生,医生一医院面诊。
37.不同品牌婴儿配方奶粉的口味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孩子接受新奶粉口味的话,可以直接更换奶粉的品牌,不需要特殊的“转奶”程序。同一段数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不同段数的奶粉不要混在一起冲调,以免浓度不对。如果孩子不适应新奶粉的口味,可以慢慢地增加新奶粉的餐数。
38.建议让婴儿独自睡在婴儿床里,使用睡袋,避免在婴儿床里放枕头、被子等可能造成窒息的东西,也不建议使用缓冲床围。婴儿和别人同床睡眠(分享床位)会大大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意外伤害或死亡的风险。即使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分享床位也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如果某个“过来人”跟你说没必要买婴儿床,因为他们买了都没用,请跟ta说:“呵呵。”
39.放在大人床上的婴儿非常容易发生坠床,如果床边没有阻拦物的话,即使你在旁边看着他,你也会来不及阻拦他,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掉下去。任何时候都一定要把婴儿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安全的地方即使只放一秒钟也不行。
40.建议1岁前的婴儿都以仰卧的姿势放下入睡(背部朝下,头可以侧向一边)。有证据表明侧睡也有安全隐患,所以侧睡也应该尽量避免。仰睡不会增加窒息和呛奶的风险(即使是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婴儿),因为婴儿的气道有解剖学上的防护机制。关于什么时候开始趴睡和侧睡是安全的,目前还缺乏数据,目前的最佳证据是建议婴儿应该仰睡到1岁。当孩子可以从仰着翻身为趴着和从趴着翻身为仰着之后,如果你仰着把他放下睡觉,他自己翻身为侧睡或趴睡,就可以让他保持侧睡或趴睡。
41.在婴儿出生后的几周内,把婴儿包在襁褓里不仅可以保暖,还可以让婴儿有安全感,因为包在襁褓里可以让婴儿感觉像在妈妈的子宫里面一样。如果给婴儿包襁褓的话,在婴儿开始尝试翻身或达到足以尝试翻身的月龄(2个月左右)时就应停止使用襁褓,以免翻身为俯卧时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同时也不应该使用寝具、枕头或其他东西尝试把婴儿保持在固定的睡姿,因为这些做法同样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42.生命比头形更重要,不要因为担心把头睡平而让婴儿趴睡或侧睡。下面几个措施有助于预防扁头(平头):
1)白天孩子清醒时,让他在大人的看护下多趴着玩。出院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可以开始让孩子尝试趴着,开始时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然后逐渐增加趴着玩的时间。比如在换尿布后,就可以让他先趴一会,顺便也可以让小屁屁在空气中晾一下,有助于预防尿布疹。
2)经常改变孩子睡觉的方向,比如今天孩子的头朝床头,明天就让他头朝床尾那边睡。
3)抱孩子或喂奶时,经常换换手,也让孩子的头换个方向。
43.孩子出生后2周左右,可能会因为“肠绞痛”(又称“肠痉挛”)而哭闹,一般到3-4个月大时就会停止或明显改善,也可能会持续到6个月。千万不要因为精神崩溃或失控而用力摇晃婴儿,因为大力摇晃婴儿可能会对婴儿脑部产生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婴儿死亡。当你因为孩子哭闹而感到难以忍受时,就让家人暂时帮你照顾孩子;如果没有人帮忙,就把孩子放到安全的地方(比如婴儿床里),然后到另一个房间或门外让自己静一会(出门前记得带钥匙)。
44.婴儿的大便颜色呈淡黄色、黄色、绿色、褐色、深褐色,都是正常的。如果大便呈红色、黑色或白色的话,就要咨询医生。但在出生后头几天拉的胎粪呈黑色或深绿色是正常的。
45.当婴儿身高达到90厘米高,或站立时婴儿床围栏高度低于婴儿乳头水平位置时,就不应再睡婴儿床。
46.孩子坐汽车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从孩医院回家时就应该开始使用。如果不是自己的汽车,可以给孩子使用旅行背心(TravelVest,适合体重在9-76公斤之间的孩子)。通常身高达到厘米时就可以使用一般的安全带。孩子满13岁之前都不能坐在汽车的前排座椅。
(美国儿科学会认可的Travelvests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