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的记载
绞股蓝,民间有“不老长寿药草”的别称,功效良多,在南方,绞股蓝又称“南方人参”。绞股蓝首次被记载于《救荒本草》中。《救荒本草》由朱元璋第五子朱棣编撰,收集了可救饥馑的野生植物余种,逐一绘图说明,被后人誉为“南方人参”的绞股蓝被此书首次收录[1]。据《本草纲目》记载,常用绞股蓝泡水饮,可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偏头痛及睡眠不良。《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中草药彩图手册》等也有关于绞股蓝的记载。绞股蓝果实
救荒本草绞股蓝来源与性状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erg)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2]。夏、秋枝叶茂盛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草,洗净、干燥既得。别名: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青叶胆等。野生绞股蓝多生长在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陕西平利、甘肃康县、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绞股蓝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毛被的疏密及果实等方面变化很大,尤其是小叶数目,有二叶、三叶、五叶、七叶、九叶,九叶绞股蓝较稀少。绞股蓝常缠绕成团,茎纤细,淡棕色,具纵棱数条,有时带有卷须。叶多皱缩,灰绿色,掌状复叶展开后有小叶,小叶数量2到9片不等,膜质,叶脉被疏柔毛,叶柄长2~4cm,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1片较大,长4~12cm,宽约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粗锯齿。果实呈圆球形,直径约6mm,近顶端具一横环纹[3]。气清香,味甘而微苦。九叶绞股蓝
七叶绞股蓝
绞股蓝功能与主治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凉。归肺;脾;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虚,清热,解毒。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用法与用量: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注意事项:体寒者服用绞股蓝,可能会刺激肠胃,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体寒及孕、小孩不建议服用。绞股蓝有效成分
绞股蓝含多种皂甙、多糖、氨基酸、黄酮、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其中七叶、九叶绞股蓝皂甙含量最高,具有类似人参强壮补益作用,功效良多、物美价廉,既药用又可作茶饮[4-6]。绞股蓝茶[7-8]
绞股蓝茶历史悠久,取自绞股蓝叶腋部位的嫩芽和龙须,采用现代中药加工工艺和古代炒茶工艺相结合,五叶绞股蓝味甘性温和,味微苦,入喉回甜,是绞股蓝茶的常用品种。绞股蓝茶应用沸水浸泡,增加总皂苷溶出度。家用绞股蓝茶饮:
1.绞股蓝绿茶饮:绞股蓝与绿茶泡服;
2.绞股蓝灵芝茶: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之功效;
3.绞股蓝交藤饮:由绞股蓝、夜交藤、麦冬构成。用于气虚、心阴不足,心悸失眠,烦热不宁;
4.绞股蓝、杜仲茶。可降血压、清热、安神。
绞股蓝茶饮
绞股蓝茶饮种类
绞股蓝与乌蔹莓的鉴别[3,9]
一些朋友在野外见到绞股蓝,欣然采之泡水。先别慌!它可能是葡萄科植物乌敛莓!在四川、重庆地区较常见,与绞股蓝“长相”相似,两者如何鉴别见表1。表1绞股蓝与乌蔹莓主要鉴别点
参考文献
[1]朱棣与绞股蓝[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1(19):.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三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3]戴先芝,刘圆,龙艳群.民族药绞股蓝的生药学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2):-.
[4]鲍凤霞,陶泠雪,章海燕.绞股蓝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37(01):11-17.
[5]范冬冬,匡艳辉,向世勰,张东,朱晶晶,王智民,王德勤,李楚源.绞股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52(05):-.
[6]朴香兰,吴倩.绞股蓝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1(07):-.
[7]黄菊青,林斌,徐庆贤,官雪芳,钱蕾,王灵平.绞股蓝茶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18(06):27-32.
[8]郭建军,雷晓,任道远,杨红燕,杨兴斌.绞股蓝茶总皂苷的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36(05):99-,.
[9]程存归,李冰岚.绞股蓝及其伪品乌蔹莓的FTIR法直接鉴定研究[J].四川中医,(01):25-26.
作者简介黄江男,硕士研究生,西南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袁慧女,西南医院主管中药师
殷文贤男,硕士研究生,西南医院中药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