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全文大概需要9分钟。
先来说一个股票:国药股份。最近该股大涨40%左右,原因无它,就是疫苗概念。
但是,疫苗是由国药股份的兄弟公司“中国生物”研发的,它和国药股份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两者都有同一个爹: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疫苗生产销售对国药股份的业绩没有丝毫影响。这件事情国药股份公告了6次了!
主力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它为什么敢拉抬股价呢?很简单,散户是没有记性的,散户是不看公告的。
为什么中国生物的疫苗对国药股份没有任何利好?打个比方:老王有2个儿子,一个是养鱼的,一个是种粮的。由于粮食价格上涨,今年种粮的小王收入大增。请问,养鱼的那个儿子,会因此收入大增吗?这事儿和他的收入有半毛钱关系吗?
道理就这么简单。这种炒作什么时候是头,谁也猜不到。但是一旦到头,铡刀落下,盲目买入的人就不要抱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证监会表示退市制度将于近期公布。
退市制度本来就有,现在要公布的是它的改革方案。简单讲,就是要加大退市的力度。从整个大局来讲,这绝对是好事!它相当于给一个病人做手术,把身上坏事的部分切除。所以这个制度对股市的中长期发展,是一个大利好。
但是,从短期而言,市场最直接的反应将是绩差股的暴跌。现在的市场已经和3年前大不相同了,以前我还讲过ST股的炒作方法,但是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彻底失效了,所谓的“壳资源”已经没有价值了。
原因有二:一是上市的难度大大降低。既然上市容易了,人家就没有必要“借壳上市”了。
其二,退市的风险空前加大。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有很多家公司是因为股价长期低于1元而被退市的。这种情况很可能将再次上演,大家尤其要注意2元以下股票的投资风险。
如果他们的业绩是好的,那么就不可能长期维持超低价。
说实话,以前大家总是骂烂公司,可是烂公司真要批量退市的时候,开骂的一定又是同一批人。因为公司退市,受损最大的仍然是股民。
退市后,你手上的股票基本没有价值。你依然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但是因为无法在市场上炒作,它的价格只能无限接近于真实价值。正常情况下,股票市场的价格都会几倍于公司的真实价值,这就是炒作的逻辑:人们认为这家公司以后会更好,所以现在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抢购它的股票。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的字画能在国际知名的拍卖会上进行拍卖,那么身价一定不会低。但如果一个人深居山坳,从不与外界打交道,哪怕他的字画再好,也卖不上价格。
所以你的股份(股票)能不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持续性的交易,将决定这些股份的价格命运。
从现实层面讲,这样的公司也只会越来越烂,因为本来就业绩差,现在缺乏了股市融资的渠道,以后发展就更难了。虽然退市后你依然是它的股东,可是一个更烂的公司,对你有什么价值呢?
由烂转好的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不排除,但微乎其微。投资时应该寻找大概率,不要对微乎其微的概率报以幻想,就像你不能整天幻想自己彩票中大奖一样。
第二件事情,政治ju会议提到了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同时提到“战略科技”。“战略”二字不是随便加的,凡是加上这个定语的,一定是极其重要并且长期执行的。所以这对于科技股是利好。
简单的理解就是,科技股的炒作可以一轮接一轮,一波接一波。先涨一波,然后调整一波,然后再涨一波。在这个过程中,业绩和估值的概念会被相对弱化。业绩实在太烂的除外。也就是说不一定要优秀,但不能太烂,那就能不断炒作。
拜登准备提名华裔女律师凯瑟琳·戴(中文名戴琦)为对华贸易代表。而她近日公开表示,川普的做法是“守”,而美国需要的是“攻”。比如提高对华贸易关税,在她看来这依然是一种守的方式。
什么是攻?比如直接掐断供应链,直接掐断贸易输出线路,这就是攻。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实施起来更容易一些。因此从今年开始,各种重要会议都提到了“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问题。
并且在几个月前的文章里我已经提到,今年中国已经开始扩大战略储备的实施范围,具体名单和数量没有公布,但是已经远不止石油一项。
你不一定只有通过炒股或购买基金发财。比如运用我们讲到的知识和原理,你应该明白今年收废品的人能赚大钱,主要是废铁、废铜、废玻璃和废纸。
就在周末,发改委对煤炭市场出大招:电力企业采购价不得超过元/吨,放开出澳洲以外的进口煤进入中国市场。
这件事情有2个影响。一:煤炭市场迎来大利空。对煤炭股的炒作可以见好就收了。
二,铁矿石价格可能涨得更凶。原因比较简单,这是澳大利亚的王牌,它已经没什么牌可打了。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的七寸。
最后要讲的是楼市。
央行前副行长和央行现书记最近各自发表了2篇文章。在讲这2篇文章前,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些目前央行一二把手的特点。
目前这一二把手与之前一把手的明显区别,是他们更偏于“学院派”风格,也就是更偏重于理论。比如他们对于去杠杆的力度,明显强于前任。实际上在前任离任前还在加杠杆,还在讲中国居民家庭杠杆率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可是人一换,风向立马就变了。
其中郭树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一直是偏保守的,即使在舆论大热时。
所以从他们过去几年的理念和具体表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央行的未来风格:那就是不会像过去那样大放水,会严格按照金融理论来办事。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看不到真实的数据,因此无法预知未来。那我们为何不借鉴一下能够看到真实数据的人,他们是如何判断未来的呢?
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曾表示:要做好泡沫破裂的准备,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而与之观点一致的是,郭树清在《求是》杂志撰文,明确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这让人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灰犀牛,是指大概率会发生的潜在危机,但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似乎都不觉得这种危机会发生。
包括撰写文章的这二位,当然也不希望这种风险发生。所以我们不妨理解为,这是他们对现象金融市场的一种预警。只要防范得当,风险不是非发生不可的。
这件事情对我们的最大意义,是提醒大家放弃炒房抗通胀、炒房发财的固有思维。如果灰犀牛事件来临,付出最大代价的,无疑是这2年还在炒房的人,尤其是买期房的人。
这二位之所以发出同样的声音,绝不是巧合。是因为他们能看到具体数据,甚至能看到不便公开的详实数据。
在上周文章里,我说房子已经沦为了“筹码”。有人问我是什么意思。其实意思就是,现在炒房的人根本不再看地段、房型、朝向,他们只在乎能否抢到这个“筹码”。房子成了他们赌博的工具。
就像在深圳,单价13万以上的房子还被抢购,买的人会不知道普通刚需人群买不起?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不怕,因为他们觉得货币超发后,大量的有钱人还是会买入房子来抗通胀。而单价高在他们眼里反而成了好事,因为现在限购呀,单价太低的话,自己手里那么多钱花不掉,多买一套又不行。
所以这时候,房子已经成了一个工具、一个符号,就像股票代码一样,是什么股票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房子没有窗、没有门,也不影响他们疯狂的投资热情。
PS:去年报名私房课的同学,有一部分在今年的期货市场上大赚了。在此提醒,不要因此信心爆棚,大赚的主要原因是遇到了今年的大机会,并不代表你的水平已经逆天了。
成功时,应该更多一份对市场的敬畏。如果是新手,我建议见好就收。
更多文章:
这种投资,像极了跨国网恋...(内容太多,标题表示很吃力)
好消息与坏消息同时出现时,信哪一个才能赚钱?
带你算笔账,看看参与“相互宝”是否划算
萌萌的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