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和LOF圈
作者:梁杏
来源:-07-08淘宝直播“生物医药持续走高,行情能否延续?”
主讲人:梁杏[生物医药ETF基金经理]
文字实录:
一.生物医药的含义
生物医药一般来说可以包括血制品、疫苗、种抗体药、免疫药等,我们要去详细的说生物医药之前,想先给大家画一个整个医药行业的全景,然后再去挑生物医药出来看。
医药行业的大概可以划分成7个细分的子行业。
第一个是可能大家在药店里买到比较多的中药。
第二个是化学药,它跟生物医药之间其实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生物医药是有一些活性成分的,化学药主要就是物质和物质之间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产生的药物。
第三个就是生物医药,所以其实所有的药就分这三类,分别是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医药。
然后除了药之外,医药行业里边还会有一些不是药的东西,比如说医疗器械,包括心脏起搏器、骨科手术换的关节等等。
然后还有医疗服务,这一次新冠肺炎的诊断、试剂这些都属于医疗服务的范畴。
然后还有医药流通、医药零售,所以7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医药行业。
为什么要把生物医药单独拎出来做一个产品?是因为它在7个细分里边是最有前景的之一。生物医药里边有疫苗、血制品、核酸检测,包括一些基因的技术或者检测,还有一些酶和抗体等等。
所以生物创新药里会用到一些分子类的东西,技术水平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可以理解它是依赖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的一个医药的细分行业。所以尽管我们有的时候会把医药划在消费类,但是它的科学技术水平其实也是非常高的。
生物医药进一步再去做细分,生物创新药大概占比可以达到36%这样的水平,然后还有IVD体外检测用到了一些基因或者是抗体的技术,所以它也是用到了生物技术的,所以生物医药里面也会有一部分IVD就是新冠肺炎诊断归属的板块,大概占比是23%,然后还有血制品占比大概是13%,还有疫苗占比大概是15%,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这就是大概的生物医药包含的范围。
二.疫苗未来是否有投资机会?
疫苗其实我是非常看好的,我也遇到有投资者说能不能单独把疫苗拎出来再发一个疫苗ETF,但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疫苗股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从代表性或者从稳定性的角度来说,不是特别适合单独把它拎出来再做成一个ETF,但是对于疫苗行业,我个人其实非常喜欢,非常看好的,而且我认为今年或者说在未来的2~3年之内,它的景气度应该来说都还是非常高。
现在可能大家听到疫苗应该感觉是受到了疫情的驱动,最近的新闻给大家总结一下,陈薇院士和康希诺一起去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期已经启动了,他们应该是最早启动临床的,全世界范围内应该都是比较早进入临床的。
一期应该是在3月份,然后二期是4月9号,除了陈薇院士和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之外,4月12号到13号的时候又有新闻,药监局先后批准了两家药企研发的灭活减毒疫苗,灭活减毒疫苗其实是比较传统的疫苗的一种工艺。腺病毒载体疫苗反而是这一次咱们国家才第一次有。5月22号的时候,陈薇院士和康希诺的疫苗数据就公布了之后,陈薇院士应该还发了一篇《Nature》,写的也非常详细。
到6月11号的时候,刚刚说的二期临床试验,就完成了。现在的新闻报告是安全性是比较好的,应答水平也是比较高的。然后到6月28号的时候又出了一个新闻,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一个灭活疫苗也是二期临床实验接满了,然后表现也不错,抗体的阳转率达到了%,然后到29号的时候,康希诺公告,疫苗现在获批,军队内部可以使用,而且新闻上还说它是出国外派的央企国企的员工,出国之前就可以去注射疫苗了,所以疫苗确实目前最大的亮点是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整个过程中是给整个生物医药板块带来了非常大的士气,但是疫苗行业其实不仅仅是新冠肺炎疫苗,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很好的品种。
如果我们假设今年没有发生疫情,疫苗行业今年火不火?照样火,我认为。现在比较红的几个大疫苗品种比如HPV,现在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咱们国家进展还是蛮快的,去年只能打到两价,然后今年的话可以打HPV九价了。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肺炎疫苗,国内可能之前在做的是13价,但是最近国内有一些疫苗厂商,本身有自研业务,然后他还有一些代理的业务,然后代理的海外的像默沙东的比较高价的肺炎疫苗,临床试验结果也比较不错,所以这些其实都是能够给整个疫苗行业带来比较好的收入,或者说比较高的成长的这样的基本面的驱动。
还会有一些比较新的,技术水平也比较高的,各种各样的疫苗也在研发,所以其实其实单看疫苗这条线的话,就算没有新冠肺炎这件事情,其实它也是在高速发展期,我们去看它未来的产品线,其实后面有潜力的能够报的一些品种也是非常多。
三.生物医药还有什么细分板块值得 四.为什么生物医药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好?
前段时间有个帖子挺红的,把行业分解成什么渣男、男神之类的。医药肯定就是妥妥的男神了。
给大家说几组数据。一般行业里边喜欢用的指数或者说行业的分类是申万的,它的指数发布时间非常长,然后有完整的过去20年的。从年12月31号,就是去年年底往前推20年,所有的一级行业,收益排名的话,第一名是食品饮料,第二名医药,第三名是家电。所以大医药板块确实是长期选手。
然后医药的收益率也是非常不错,20年大概是%左右的收益率。然后生物医药我认为它是7个的医药的细分行业里面最有前景的之一,它的表现相对来说也会比整个大医药就是完整的医药行业的指数表现要更好,所以它肯定也是比医药还要再好一些。
另外,生物医药的供给和需求,我们认为现在是到了双旺这样的阶段。先从需求端来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看好病、用好药并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肯定也是越来越高的。厂商在生产药的时候,也会尽量首先能够达到疗效,其次的尽量降低成本,让药能够被更多用户用得到,治好病。所以需求提上去,治病的实力也上去了。
国内的生产厂商或者是代理海外的一些药品的厂家,现在慢慢的也能够拿出比较好的药品来满足大家的需求。医药行业回去看,从15年触底开始,16年17年年底有行情,18年如果不是因为长生生物的事情以及带量采购的事情把它打下去的话,其实18年上半年也是非常好的。
18年把估值打下去了,19年全年表现也非常好,今年本来其实也还可以,但是因为遇到了疫情,然后又变得更好,所以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然后整个医药行业,生物医药因为科技含量相对来说比较高,现在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的支持,各方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人才的储备现在也是非常到位的。
国家支持主要是有政策上的支持,比如科创板。还有刚刚提到短期利好是疫情,然后长期其实就是生病了之后,需要治好病,而且以后越来越老龄化社会了之后,医药需求就会很多。现在很多的尤其是生物医药的天使投资或者是PE基金,还有产业基金,去对新出来的医药的科技公司进行扶持。
然后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是比较大的,现在像优先审批制度,16年、17年就开始出来,所以现在主要是真正有实力的这种创新药,是可以走优先审批通道。然后医保腾笼换鸟,把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拿出来,把这些创新药放进去,能够让老百姓能够用的起。
然后人才回流也是,现在咱们国内已经有了土壤,很多的国内的BIOTECH企业,也有大量的人才需求,所以毕业了之后直接就到厂里上班,不需要再出去。不像以前只有一条路出国深造,在海外的实验室,现在选择越来越多样了,有了一个很好的土壤,以前出去的那些人现在也开始慢慢回流。而且他们在海外的这些大厂里面,是可以做到非常顶尖的位置,或者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现在不管是创业也好,加入现有的团队也好,这都是可以给国内的整体的生物医药的水平有比较大的提高,所以咱们其实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这几年,国家的创新水平在医药领域也是在不断的进步。
可能以前是ME-TOO,后来慢慢变成了ME-BETTER,就是说别人有,我在它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和改善,我们相信未来国内的生物创新领域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FIRST-IN-CLASS,完全纯创新的药物。咱们国家其实过去几年也不是没有这种FIRST-IN-CLASS,但是数量非常少,但是我们相信未来这种FIRST-IN-CLASS的这种生物创新药它会越来越多,然后不光是在生物创新的领域,包括在疫苗,包括在血制品,包括在IVD等领域,未来5~10年之内,大家会看到这种创新会越来越进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的展示,这是概率比较大的一个趋势。
五.怎么看现在生物医药的较高估值?目前投资机会如何?
估值的水平可以说高,也可以说不高。
如果我们去看生物医药或者医药行业的一季报整体情况的话,会发现它的估值水平其实是在走高的。其实一季报的时候,医药行业整体的季报增速是在零附近,没有实现一个非常高的增长,但是今年其实又一直在上涨,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因为业绩没有跟上,就会显得估值相对来说比较高。
因为中证生物医药指数发布的时间比较短,就没有办法给大家看上一轮的牛市顶点,以及再往前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找了申万生物制品的指数给大家做参考。它的历史都是非常长的,然后大家可以看到它估值的最小值是29.5,然后中位数大概是47,目前的话大概是不到70倍,最大值的话是,在上一轮牛市年的顶点是98。
所以68倍的估值水平绝对值已经是挺高的了,但是他跟历史最高值比以及跟上一个牛市的顶点相比,没有那么高,但是如果再去看分位值,也会比较高,大概现在也有80%多接近90%的水平,但是你再去看它的绝对值,就会发现没有那么高。
因为医药到了牛市的时候,估值拉升是非常快的,也就意味着高位的点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就会显得它的估值的分位比较高,但是它的绝对值其实没有那么高,因为跟历史最高水平相比,其实还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我们再来聊一聊下半年还有没有可能有这么好的涨幅。
客观一点说,我觉得有可能会调一调,然后再往上走,这样的概率会比较大。为什么刚刚前面有提到它一季度的行情表现,不是一季度的业绩,其实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因为抗疫这部分相关的股票其实涨的是非常好,业绩也非常好,一直到现在这部分的股票的一个收入也营收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非抗疫部分的刚刚前面有提到就是一季报的时候,其实他没有释放出来,需求被压抑。
我们认为二季报的话整体应该是比较好的,这也是为什么二季度整个生物医药和医药行业也在拼命上涨的原因,它其实是二季度需求恢复正常以后的涨幅。但是在半年的时间,生物医药ETF涨了60%多,确实比较高。
目前来看,业绩还没好到这个程度,所以如果接下来真的是要继续突飞猛进的话,估值水平就得继续往上提,这就是医药行业的情况,所以从客观角度来说的话,我会认为下半年它是有调整的需求的,因为上半年涨的太多了,但是这个行业长期来看的话,确实是一个男神行业。
生物医药ETF是在去年的5月20号上市的,然后是年去规划做的,那么当时去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内心的标准或者说内心对这个产品的定位是认为可以拿10年的,所以其实他的长期我相信是比较好的。当时也是首先相信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看到了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人才储备上各方面的支持,以及老百姓确实有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支付得起,而且还有医保。
很多创新药也开始是放到医保目录里边,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是整个医药发展会比较好的阶段,再加上老龄化的前景是很确定的,所以生物医药ETF和联接基金是非常适合长期拿着的,但是目前短期如果一定要说估值水平,我觉得绝对估值跟过去比有点高,但是跟历史最大的值比还是没有那么高的。
然后今年的涨幅稍微有点多,半年度涨了60%以上,所以我会倾向于认为它下半年有一些调整。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调整,我认为可以激起调整的契机可能是有几个,一个比如带量采购第三批出来,还有比如疫苗研发的进度不达预期,或者有一些失败,这是有可能的。谁也不能保证疫苗的研发,就一定是百发百中的,因为新药的研发其实真的是投入很大。
还有比如说疫情,可能海外也开始出现了整体的控制,这些我认为都有可能成为医药行业,包括生物医药行业回调的契机,甚至有可能比如说整个股市的整体回调,可能也会使得生物医药的调整要比股市的幅度大,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调整的机会,就建议大家 六.医药行业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比较
医药里面做指数不如做主动这个说法也是有,但是如果拉医药指数的表现和过往的主动基金的业绩来看的话,也是这几年主动的业绩才开始超越了指数。
比如生物医药指数,其实已经在完整的医药板块里面,我们挑了一个我们认为最有前景的细分行业,但是可能主动基金可以做得更极致,比如说有的时候有一些主动基金,可能会把所有的疫苗股都买上,作为前十大重仓,但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出一个疫苗ETF,因为成分股数量太少了。
这是主动可能要稍微占优一点的地方,它可以做得很集中,而且指数为了防止会对市场造成重点大的冲击,一般来说个股的权重可能不会超过10%或者15%,所以最近几年有一点劣势。我们没有办法做的那么集中,但是指数基金有自己的优势,它本身来说相对分散,就是这个方向抓前景,主动基金你只有去跟踪它的持仓的变动,才会知道基金经理在想什么。做了怎样的调整,可能他这段时间看好,下一段时间又换了东西,所以在医药里面就算是细分行业,也会有一些调整。
生物医药的基金就是一直买生物医药的股票,不会跑去买中药,或者说不会跑去买化学药。指数从编制的规则里面,就明确了这一点,不会有什么风格的变化和漂移,这是一些区别。然后管理费便宜,主动基金一般都是1.5%的管理费,指数基金千分之五的管理费,所以优势或者说特点大概就这些。
最后还有个投资心态的问题。很多投资者经常喜欢追涨杀跌。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虽然知道他买的基金,比如说生物医药ETF,但是他不知道生物医药的前景是什么样的,涨了一点就很想保住胜利果实。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如果不把胜利果实保住的话,一开始调整就会很慌,有的时候就会喜欢做追涨杀跌的操作,但是如果没做好就很容易亏钱。
所以其实我觉得在说投资心态之前,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多做一些了解,只有在你知道的更多的时候,才会更理性一些,建议大家加强对自己所投资的领域进行学习和了解,包括听直播其实也是一种方式。
我会把我了解到的信息告诉你,其实你就会知道很多这个行业它的现在是什么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估值高,为什么高,以后会怎么样去演变,我们其实都有做很详细的介绍。做好知识的储备之后,再来谈投资心态的问题,心态其实就会放松很多。
另外建议大家还是尽量用比较长的视角去看投资,因为投资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假设今天买这个ETF,然后今天涨了5%,明天就卖掉了,对你今天买收盘先买,然后明天涨了5%你就卖掉了,你觉得一天赚5%,年化很高,但是不可能每天都赚到5%。
然后在投资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分批的操作,就不要一笔进去。跌的时候你可以买一点,涨的时候如果是长期的投资,不动就行了,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分级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