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大国产疫苗巨头释放重磅信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祥喜团队与北京大学、科兴控股合作,在国际科研平台medRxiv上发表论文表示,接种2剂科兴新冠疫苗(克尔来福)6个月后进行第3剂加强,能够迅速诱导出比较全面的抗体类型,对阿尔法、贝塔、伽马和德尔塔等变异株都呈现出良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同时,有消息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第3针加强补种方案,正等待方案审批通过。
如果全面推进第3剂加强针接种计划得到确定,那么疫苗企业的估值逻辑也会发生改变,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周期被拉长。
这对新冠疫苗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01
加强针是什么呢?它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
在乙肝、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疫苗接种中,使用加强针的做法比较常见。
那么推广第3剂新冠疫苗加强针有没有必要呢?
目前来看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疫苗保护率会随着时间明显减弱。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种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显的下降。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依然严峻,而且变异的毒株传染性更强,这也成为各国开始第三针接种的主要动力。
包括美国、以色列、迪拜、智利、泰国等在内的多个偶家已经开始启动加强针接种。
至于安全性和效果,两大疫苗巨头均作出回应。
科兴董事长尹卫东在8月初表示,科兴已经完成了克尔来福第三针加强免疫的研究,证明接种第三针仍然像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一样安全,同时中和抗体水平可以在一周内快速地大幅度提升。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近日表示,国药中生新冠灭活疫苗在3岁以上人群中接种第3剂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并能够诱导较强的抗体反应。
上述两家企业的研究显示,虽然接种加强针后6个月抗体仍然出现了下降,但是下降到的低点也超过了2剂接种的峰值。
因此,加强接种从免疫原性角度看能提升疫苗的保护效果。
02
今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12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到9.70亿人。
基于此,国内新冠疫苗企业的业绩也迎来“大丰收”。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企业有在国内销售的有7家,其中北生所、武汉所、科兴、康希诺是有条件批准,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和医科院是紧急使用。
进入Ⅳ期临床的项目有北生所、科兴中维、康希诺;III期临床的新冠疫苗项目有武汉所、医科院的灭活疫苗、智飞的重组蛋白疫苗、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和沃森生物的mRNA疫苗。
据媒体估算,科兴中维上半年的净利润超过亿元,甚至有可能达到亿元左右。
上市公司方面,康希诺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的紧急使用授权,获得中国附条件上市批准。
今年上半年,康希诺实现营业收入20.61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9.37亿元,同比增长%。
智飞生物旗下生产疫苗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实现净利润34.49亿元;康泰生物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29.54%。
港股的中国生物制药持有北京科兴中维15.03%股权,公司实现净利润84.80亿元,同比增长%。
除了这些核心新冠疫苗股以外,沃森生物、万泰生物、复星医药、华兰生物等公司也有新冠疫苗业务布局。
03
展望未来,新冠疫苗行业主要有两个驱动力。
第一个就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仍较低,未来需求空间依然巨大。
尽管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但在全球来看,整体接种率仍低于20%,其中多个国家接种率甚至不到10%。
第二个就是前面提到的第3剂加强疫苗,这为原有疫苗需求基础上提供额外增量。
根据2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疫苗研发专班组织专家研究发现,从免疫原性的角度来看,加强接种对疫苗的保护效果是能够得到提升的。
专家建议,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6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去到境外的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的人群,在接种满6个月后,可以开展接种加强针。
总的来看,加强针市场可以提升新冠疫苗商业化价值的延续性,利好疫苗企业新冠疫苗业绩的释放。
有机构表示,未来疫苗接种的潜在空间非常巨大,新冠疫苗企业仍处于业绩兑现期,年全球新冠疫苗销售额有望突破0亿美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