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忘
编辑:米兹
风品:无欢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故事,最近主角应属“保密”中药股。
先是片仔癀“一粒难求”,随后云南白药涨停,接着广誉远一飞冲天。
自6月15日以来,广誉远股价14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42%,最高触及45元/股,接近历史最高。风头甚至超过了片仔癀。
不过,进入7月,广誉远股价开始回归冷静、跌多涨少。截止7月13日收盘价36.38元,相比高点降幅近20%。
资本呼啸、冷暖之间,仅是一阵风吗?
01
股价大涨背后
还是先回到原点。
大涨逻辑很清晰,近期扶持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中药概念股全线大涨;另一方面,国资入股也给广誉远带来质变遐想。
6月8日晚间,广誉远公告称,控股股东东盛集团将其质押给晋创投资的上市公司.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0%)过户抵偿给晋创投资,用于清偿其欠付晋创投资的相应债务。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东盛集团变更为晋创投资,实控人由郭家学变更为山西省国资委。
消息一出,广誉远股价便按耐不住了。资本热度甚至也传导到了产品端。一些舆论博主一边表示看好广誉远股票,一边推荐广誉远产品效果好,市场已供不应求。
以微博认证为“职业投资人”的用户
zangyn为例,其多次发微称,广誉远产品销量暴增,总部物流货运体系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卖爆掉了,真的是爆掉了。”咋看广誉远,似乎已是“下一个片仔癀”。
不过,剧烈股价波动还是引起了上交所注意,7月2日广誉远收到监管函。
另一厢,大涨之际,原控股股东也在减持。
7月2日晚,广誉远公告称,因控股股东东盛集团信托计划存续期届满,自年6月17日至7月1日,信托计划委托人减持1.66%股份;东盛集团持股降至3.34%。
7月5日晚,广誉远再发公告,控股股东东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拟以集中竞价方式,3个月内合计减持不超1%股份。
6月18日,东盛集团及信托计划委托人宁波市鄞州兵旅鼎甲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知,因信托计划存续期届满,自年6月10日起,委托人已减持.1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86%。
拉长维度,实际上东盛集团从去年就开始大手笔减持。年5月起,经过十余次减持,其持股量已于年一季度末的.47万股降至今年7月2日的.74万股。
减持原因,多与集团资金紧张、股票质押被动减持有关。年第一季度报中,东盛集团质押比高达96.94%。
这也是国资入局的重要原因。山西国资方面曾直言,本次权益变动的目的是,一方面为维护国资权益,解决信息披露义务人与东盛集团之间的诉讼纠纷,另一方面为有利于推动山西省中医药产业升级,培育山西省中医药高端品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字斟句酌,突破困境、做大做强之心满满。这是上述股价热度的逻辑所在。
7月12日晚,广誉远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收到晋中市太谷区财政局拨付的山西省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万元。
02
百年药企坎坷路营利三连降
应收账款超15亿
的确,广誉远是配得上这份期许的。
作为中华老字号,广誉远年的品牌历史称得上积淀厚重。旗下核心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前两者更拥有国家秘密技术。
遗憾的是,广誉远近些年的发展不算顺遂、甚至可称坎坷。
上世纪90年代末,广誉远一度成为濒临破产的小中药厂。
3年,迎来白衣骑士——“资本狂人”郭家学。旗下东盛集团以0元收购已资不抵债的山西广誉远,重组后晋中市国资委以土地入股,占5%股权,东盛集团获得95%股权。
6年,东盛集团48亿元债务爆雷。7年,因无法偿还东盛科技资金,东盛集团将山西广誉远95%股权作价6.49亿元抵债。
一番腾挪,年东盛科技最终拿下山西广誉远96.03%股份,后者成为其主要营收来源,最终更名为广誉远。不幸的是,此时广誉远已沦为三四线药企,市值远落后于片仔癀、云南白药。
聚焦当下,郭家学转身离去、东盛解困,但广誉远的困局突破刚刚开始。
-年,广誉远分别实现营收16.19亿元、12.17亿元、11.09亿元,归母净利润3.74亿元、1.3亿元、0.32亿元,均呈连续下滑态势。
年一季度,广誉远营收1.9亿元,同比下降15.51%;净利万元,同比下降81.25%;扣非净利.79万元,同比下降96.3%,经营状况还在恶化。
除了咄咄跌势,下降时点也值玩味。
年,山西广誉远少数股权注入上市公司时,东盛集团曾承诺,山西广誉远―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亿元、2.35亿元、4.33亿元。
实操上,均完成了承诺,但承诺期一过,业绩就开始变脸,由此曾引来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