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国药国医堂专家为你全新解读黄芩

为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华碧春教授,为大家系列介绍常用中药味的基本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清热药·清热燥湿药——黄芩。

黄芩

Huangqin

SCUTELLARIAERADIX

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草原。分布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气微,味苦。药材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功效主治

苦,寒

①清热燥湿:治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②泻火解毒: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疮肿毒。

③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

④除热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

3-10克,水煎服。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止血炒炭用,清肺热酒炒用。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

验方

集萃

①上焦热盛头痛:黄芩片适量,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次3克,开水调下。

②泄泻热痢:黄芩、白芍、葛根各10克,白头翁15克,水煎服。

③肺热咳痰黄稠:黄芩8克,瓜蒌、鱼腥草各15克,水煎服。

④疔疮痈肿:黄芩、金银花、连翘各10克,水煎服。

⑤胎热胎动不安:黄芩10克,生地黄、竹茹各15克,水煎服。

下期预告:

清热药·清热燥湿药——黄连

华碧春

教授、医学博士

先后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及杜建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膏方研究会副会长。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一等奖。主要研究工作:中药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中医食疗药膳、膏方养生保健,客家医药文化,客家、畲族、闽南地区等民间草药、食疗药膳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等。

咳嗽、慢性咽喉炎、鼻炎、口腔溃疡、胃脘痛、便秘、妇科月经不调、绝经前后综合征,以及代谢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各种慢性病的膏方和食疗药膳调养等。

国医堂坐诊时间:

周二上午(08:00—12:00)

周五上午(08:00—12:00)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gscp/19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