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因为长期腹胀、偶尔夜间腹痛,去医院做了抽血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老李暂时放下心来,以为自己并无大碍,但腹痛却越来越频繁,人也逐渐消瘦,随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又去做了全面检查,结果胃镜检查报告出来,说是胃里长了个肿瘤,做腹部CT平扫时还发现肝脏里有个转移的小结节,医生建议老李住院治疗,并问老李医院。
老李很委屈:“我有做体检啊,抽血结果显示什么问题都没有,谁知道一来这儿就查出癌症了呢?!”
为什么抽血检查查不出胃癌?
其实,癌症检查和常规的抽血检查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检查。通俗一点说,常规的体检是从宏观的层面去做一个精准的把控,而癌症的体检则是在精准度上进一步去对待身体的某个器官或者部位。
常规的体检抽血,只是检查和化验了血液的各项指标。而如果要做胃癌方面的相关体检,则需要进行胃镜检查。临床上,有胃肠镜的专项检查项目,具体包括了食管、胃、贲门以及结直肠等各个消化系统器官,通过这种专项的检查,可以检查出癌前的一些病变,同时可以对良性的病变做出切除。所以,抽血检查和胃癌的专项检查这是两种不同的检查模式和项目。
想要筛查出癌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想要做癌症的筛查,像胃癌检查这样,在临床上也要做专项的检查才能达到检查的目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器官的检查,所使用的检查方式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规检查的项目。
乳腺癌
预防乳腺癌,尤其一些高危的人群,可以在40岁以后定期做乳腺B超检查或者是钼靶摄片检查,这些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发现病变。
肺癌
肺部的常规检查是拍X光片,对于癌症的筛查可能会出现漏诊,因此肺癌的早筛需要通过低剂量螺旋CT来进行筛查,这种筛查手段最小可以发现2.5毫米的病灶。
结直肠癌
常规的直肠指检,可以发现75%的早期直肠癌。此外,做结直肠镜的专项检查,也是发现结直肠癌的金标准。
食管癌
食管癌的筛查主要通过胃肠镜检查,相对精准的可以做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检查。
前列腺癌
彩超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是检查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无法查出癌症,常规体检还有必要吗?
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常规体检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时发现癌症,那么还有检查的意义吗?
事实上,常规体检是对身体整体做出一个宏观层面的把控。癌症只是身体疾病的一种,常规体检能够及时发现健康状态下的危机,提前做出预防,消除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例如,常规的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血液各项指标数值是否正常,为健康生活做出指导,发现血糖高了,就可以在生活中有效做出预防,谨防糖尿病。
此外,常规体检可以早发现疾病,早进行治疗。整体上对身体有了评估了解,就可以指导自己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常规体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疾病,还在于发现疾病风险,对于身体健康和疾病方面有整体的指导和把控。
不同年龄段,体检项目有不同针对性
在具体的体检层面上,各个年龄段的体检项目和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20岁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身体还处于最佳的状态,体检所做的主要是检查是否有传染病风险。具体可以做血常规、肝功五项以及胸部X光的检查。
30岁时期
这个阶段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血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很多人生活习惯不规律,检查血糖能够有效帮助预防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风险。
40岁时期
应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