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
有人发出这么一组图和视频
这组图让许多人深深感动
更让许多人落泪
他们就是巡回法庭工作者
重庆奉节县,两名背着法庭背包、捧着国徽的小伙,在河面上空,小心翼翼地用手扯着钢丝上的绳索,摇摇晃晃向河对岸50米外的村庄滑去。除了“溜索上的法庭”,还有“草地上的法庭”“渔船上的法庭”“背篼上的法庭”……这些法官的身影,让网友们红了眼眶:背的不仅是国徽,更是共和国的脊梁!新中国的法官们,不仅会骑马,还会骑骆驼、骑牦牛,会溜索、会撑船,成为群众路线在法治实践中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大地上,这样的他们还有很多,这一路历经风霜雨雪,唯有国徽依旧闪闪发亮!哪怕裤腿浸满了水,手里国徽也不能湿硇洲岛地处雷州湾东部海面,常年孤悬海上。硇洲法庭便坐落在这个海岛上。硇洲法庭的办案人员为方便渔民,经常肩扛国徽去渔船上开庭办案。
溜索过河胸前格外沉甸甸的年6月9日,重庆奉节县大山里的兴隆镇回龙村,奉节县法院第三法庭法官乘溜索进村普法。在河面上空,两名背着“巡回法庭”背包、捧着国徽的小伙,像一个“吊斗”,一把把用手扯着钢丝上的绳索,摇摇晃晃向河对岸50米外的村庄滑去……
一起翻山越岭,道路不再险峻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地处金沙江支流的牛栏江畔,这里山高林密,道路险峻,人口分散。小河法庭工作的老法官赵国云和同事们去江边的当事人家开庭办案,短短5公里路足足走了2个小时。
伞下呵护的,是法律的庄严年8月8日下午,受第11号强台风“海葵”影响,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泾县出现狂风暴雨,道路上一些大树被刮倒。尽管如此,泾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还是如期来到距离县城10多公里远的琴溪镇琴溪村,为一位74岁老人状告四个子女的案件开庭。
行走在草原上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辆车、一枚庄严的国徽、几张简易桌凳,便是一个巡回法庭。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专门设立的蒙古包审判点里,牧民之间的纠纷案总能在这里圆满解决。
像平常一样,载往下一站湖南省溆浦县人民法院桥江法庭的法官在经费紧张,办案用车紧缺的状况下驾驶着摩托车行走在辖区山乡,广泛开展巡回办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从泥泞中走来为了让一位身患重伤,卧床不起的当事人能够亲临审判现场,充分行使自己的诉权,陇西县人民法院文峰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又一次走进了当事人家中。由于前一天晚上下了雨,有一段土路上车辆打滑不能前行,工作人员只好背着国徽,踏着泥泞徒步前行,并提前到达陈某某家中,确保了案件准时开庭。
挂上马背进藏区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人民法院有个马背法庭。该法庭管辖着折多山以西的九乡一镇,每年冰冻期长达5个多月,山川纵横,地广人稀,最远的乡距离法庭近公里,许多地方不通公路,送达、执行都异常困难。法官们每次从县城来到这里办案,都要翻越海拔米的折多山。为了方便藏民诉讼,干警们才想了这个主意。
从背篓到山寨为了把法律送到偏远的老区山寨,凉水口法庭庭长向恩林背着国徽走遍多个山寨,行程5万余公里,办理案件多件。
踏雪而来一样闪光年2月7日下午,河南省卢氏县下了两天的大雪刚停,法官们一路踏雪而来,在距离县城10余公里的范里镇涧底村小学的院内开庭审理一起劳务受伤赔偿案。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马背上的法庭”犹如一个个流动的符号,“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写下司法为民的法治信仰。携卷下乡巡回审判
群众路线落实在法治实践当中
巡回审判是指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庭,为了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的审判方式。提起打官司,我国古代有“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的说法,而在西方法庭,法官戴着白色假发坐在高台,荷枪的法警虎视眈眈。“不同于外国法庭的神秘和高高在上,中国的法官会放下身段,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说。在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已经出现了巡回审判的形式。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就曾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裁判部暂行组织及裁判条例》,规定各级裁判部可以组织巡回法庭,到出事地点去审判比较有意义的典型案件。著名艺术家新凤霞曾扮演过的“刘巧儿”的原型,来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一起因自由恋爱而引发的官司。当时的边区高等法院庭长马锡五,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审判工作,并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深受群众信服。年2月3日,毛泽东为马锡五亲笔题词“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最高褒奖,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审判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群众路线落实在法治工作中,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司法系统建设初期,就送法到群众身边。年7月27日的第一届全国司法会议也肯定了巡回就地审判方式,认为就地审判是人民法院必须重视与尽量推行的审判方式之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对巡回法庭作出了规定。年4月25日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确定逐步地普遍地建立和健全基层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这是加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背上的法庭”“帐篷法庭”是少数民族地区化解农牧民矛盾纠纷的重要工作方式。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巡回审判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法院开展巡回审判提供了法律保障。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标,并提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多项规范性文件,对基层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制度的重要意义、工作机制、运作规范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规定。从5年开始,为促进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的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5年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年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都大力推广了巡回审判,地方法院各具特色的巡回审判工作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巡回审判焕发生机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旅游景区快速调解结案,为游客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街道社区公开审理,为居民普法解纷;改善诉讼服务网点结构,缩短物理距离,为法官和村民搭建“直通车”……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到创新,巡回法庭也在不断转型,以多种形式开花结果。端口前移,提高效率——年6月,记者在井冈山看到,景区门口醒目挂着当地法院的联系牌,门口还停着一辆“巡回审判车”,车上布置了精巧的审判台,这些是井冈山市法院打造的“生态旅游审判”措施。生态旅游法庭负责人梁君介绍:“我们将端口前移,提升商家和游客的法律意识。刚开始建立流动法庭的时候,我上街发传单,看到游客就告诉他们,有问题可以找法院。办案间隙,还经常去商家沟通。就这样坚持了几年,现在纠纷少多了”。多元解纷,走进社区——“物业服务不好,就不应该交物业费!”年8月,在北京房山一小区的1户业主中,有多户认为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因而拒缴物业费。预防矛盾和化解矛盾,诉源治理至关重要。因为涉事小区距离房山法院二十多公里,为方便群众,房山法院在街道巡回审理该案。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峙的物业公司和业主当庭服判。诉讼网点,直通法院——如何减轻百姓诉累,提高效率?云南洱源县法院从银行卡上得到了启示。一张银行卡,在哪里都能取到钱。为什么不像银行一样,设立诉讼服务的网点呢?现在,洱源县在县人民法院设立诉讼服务中心,两个派出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90个村委会上设立诉讼服务点,每一个服务点都有诉讼服务联络员。村民可以直接进行法律咨询,而每一个法官每个月至少要到诉讼服务点一次,做法律宣传,现场调解一些纠纷,实地走访了解较为复杂的案情,便于开展巡回审理。打造“家门口的最高法”——“两个相似的潜水泵,摆放在庭审台前的地上,在法官和原被告代表的共同白癜风能否治愈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