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报道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正清风痛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30~50岁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由于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本研究通过采用正清风痛宁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医院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年3月—年3月。将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27~65岁,平均年龄为(49.18±4.23)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3.35±0.86)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27~63岁,平均年龄(49.60±4.07)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3.28±0.65)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生产单位: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最初每日剂量为~mg,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调节药物用量。观察组给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生产单位: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皮治疗,将电致孔电子脉冲治疗仪的电极两端置于患侧内外关节,并进行充分固定,治疗时疼痛应以患者耐受为宜。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肢体功能训练,均治疗4周。

1.3疗效评估

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痛感进行评估,VAS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采用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将改良Lysholm评分分为优(85分以上)、良(66~84分)、差(65分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及软组织疼痛的药物。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从青风藤中提取的青藤碱,青藤碱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镇痛、免疫抑制,青藤碱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消肿,现代药理学证实青藤碱可增强肾上腺素分泌,起到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并有助于抑制体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该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给药方法包括关节腔注射、痛点注射、肌肉注射等等,其中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为透皮给药。透皮给药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以恒定或接近恒定的速率透过皮肤进入全身系统而发挥药物作用。透皮给药可消除肝首过作用,同时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适应性。透皮给药主要分为离子导入和电致孔法,本研究主要应用电致孔法,电致孔法是通过高电压脉冲电场增加皮肤渗透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面孔道扩散进入体内,与离子导入法相比较,电致孔法极大增加药物透皮速率和累积渗透量。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正清风痛宁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肢的疼痛感,提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适于广泛推广。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yixiaosm.com/clqk/23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