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与补钙
补钙,在所有的养生知识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在药品企业、保健食品企业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公众补钙意识更是显著提高。补钙成为人们经常性讨论的话题,“我是不是缺钙?"成为人们随时拷问自己的一个养生命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补钙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功效似乎都是“超一流”,消费者不知如何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有必要对补钙的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孰是孰非,并不是企业广告说了算。
一、我们为什么要补钙?钙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其中99%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并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1%分布在肌体的软组织和细胞的外液中,对体内的生理和生化反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钙在人体中能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降低(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等。总之,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既是身体的构造者,又是身体的调节者,是我们人体的生命之源。
二、我们为什么会缺钙?1、首先是因为人体对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容易导致摄入量小于需求量:①中老年人除从膳食中获取的钙外,另至少需要额外补充mg钙/天;
②儿童每长高一厘米需要3万mg钙的支持;
③孕妇除每天从膳食中获取的钙外,另至少需要额外补充mg钙/天。
其次是常有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存在。我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而谷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竹笋等含草酸较多,植酸、草酸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降低钙的吸收率;膳食纤维中的醛糖酸残基与钙结合,可干扰钙的吸收;脂肪过多或脂肪消化不良时,未被吸收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影响钙的吸收;抗酸药、四环素、肝素等药物也干扰钙的吸收。此外,食物中钙磷的比例失调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而导致缺钙。
2、我国居民普遍缺钙钙是中国居民膳食中缺乏最明显的营养素,据调查个体的钙摄入量达到其各自的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百分数的结果显示,城区居民男女分别有51%和60%的钙摄入量不足50%,只有9.5%和7.1%达到或超过了RDA。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缺乏尤为严重,男女分别有72%~75.4%和74.8%~78.9%在50%RDA以下。农村居民情况更差一些,男女分别60.1%和67.6达不到1/2RDA。男女儿童青少年侧有80.9%~88.1%在1/2RDA以下。只有3.0%~3.3%儿童青少年钙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他们各自的RDA。
三、缺钙有什么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分析表明:人类种基础疾病中有种与缺钙有关。缺钙会导致和引发有如:食欲不振、骨质增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各种结石病、各种过敏性疾病、肝脏病变、肾病综合症、性功能障碍、眼病等疾病和症状。
一个人在数天或一二个月内的钙饥饿暂不影响血清钙,但若照此下去,就会发生缺钙疾病了:
1、儿童:软骨病、佝偻病、生发迟、出牙迟、夜啼、抵抗力下降、感冒不断。2、青少年:骨骼生长不良、发育迟缓、牙齿发育畸形、荨麻疹、近视眼等。3、孕妇:手足麻木、抽筋、腰酸背痛等、胎儿骨骼形成迟缓、妊娠高血压等。4、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驼背、骨质增生、牙痛易出血、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早衰、皮肤瘙痒、黑斑、头皮屑多等。
医生建议,应选择含钙量高的碳酸钙、易吸收的剂型及安全性更高(国药准字)的补钙产品。采取小剂量,多次服用等科学方法进行补钙,以防治与缺钙相关的疾病。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钙剂主要是依赖体内胃酸分解成钙离子来完成吸收,存在分解不完全的可能(特别是老人、小孩和胃动力不足患者)。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提升、新工艺的出现,泡腾片、口服液等技术是以人为的方式使钙的化合物分子在体外分解为(Ca2+),服用后%参与肠道吸收,比传统钙剂具有吸收完全、迅速等特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