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是异物卡喉的高发时期,这时候的小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在嘴里“尝一尝”。而家长又不能每分每秒的盯着,百密总有一疏,那么,孩子被异物卡喉,应该怎么办呢?
半粒花生米导致女婴左肺消失
1岁多的女婴丫丫(化名)最近总是频繁咳嗽、喘气,原本活泼好动的她也变得安静起来。爸爸妈妈以为女儿患了重感冒,可是给她吃了几天药,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怕耽误病情医院。医生建议给小孩拍个胸片,可是检查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孩子的左肺竟然“不见了”!
为明确诊断,医生立即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探查气道情况,显示屏上看到的一幕,再次令在场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原来孩子的左侧主支气管被完全堵塞。
随后,重症医学科又同儿外科、儿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讨论孩子的病情,基本排除肺发育异常和肿瘤的可能性,方向最终锁定支气管内异物或是塑型性支气管炎。最后医生在ICU里对小女孩进行了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术。
堵塞物取出后,才发现造成孩子生命危险的罪魁祸首,原来就是小小的半粒花生米,以及围绕着花生米周围异常粘稠的痰栓。
术后复查胸片,孩子的左肺又“回来”了。原来,我们的肺就像一个气球,支气管就是给这个气球打气的通道,如果每天没有气体进来,我们的肺就会像没气的气球一样慢慢瘪掉。大约只需要7天左右,一个肺就可以瘪成扁扁的一层。
被丫丫吃进去的花生,位置刚好掉在左肺气道的入口。人的呼吸系统分成左右两支,分叉口就在喉部下方,花生堵住了丫丫左肺气道的门,虽然还有少量气体进来,但人体自身的防御体系,会把不属于自身的异物逐渐包裹起来,形成一个肉球,最终将气道入口完全堵死,导致外部气体无法进入左肺,左肺就逐渐瘪掉了。
误吞电池孩子面临食管穿孔及重金属中毒
另一名1岁的孩子,由于大人疏忽,误吞了一枚电池,嵌顿在食管入口下方,孩子面临食管穿孔及重金属中毒等问题。
内镜进去看食管已经被全周腐蚀,由于电池表面已破溃,化学物质渗出,食管入口狭窄,内镜经无法取出,外科已经准备好了开胸手术,耳鼻喉科医生也到了,还是不行,最后用了一套呼吸科的设备才强行取出残留电池。
虽然孩子命保住了,接下来将面对的是食管全周狭窄,简直是血的教训!
面对这两则案例,网友有话说:
范茉莉:每次跟家里老人讨论现在科学带娃方法时,他们都说没事,我们那时随便带之类的话。连我亲妈都说生孩子没那么辛苦,随便就生了。所以就很担心他们带娃会随心所欲不伤心,休完产假都不想上班了,觉得一分钟都不敢离开宝宝,不放心任何人。
nicole_susu:要上班没办法,不然我也不放心老人给我领,每次跟她们说要注意和小心的问题,她们都特别不屑,唉……
四月桃花飞灿灿:以前没有车,也不担心车祸,平房没有高楼,也不怕坠楼,哪有什么电饭锅热水器各种电器,现在危险因素一大堆,自己带都要紧张成抑郁症的。
現昙花:大家不要责怪家长了,他们肯定不是故意的,带孩子太累了,不能每分每秒都盯着,不能寸步不离的跟着,再细心的照顾孩子也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没法防范所有危险,当然这个事情的确是深刻的教训。
如何预防孩子异物卡喉?
1-3岁是异物卡喉的高发时期,这时候的小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在嘴里“尝一尝”。所以,家长务必将家里的小物品收拾好,避免孩子误吞。那么,如何预防孩子发生异物卡喉呢?
1.不要给孩子吃花生、瓜子、蚕豆等不易咬嚼的食物,不要吃葡萄、樱桃等带核的水果,不要吃果冻和带刺的鱼肉等。
2.教育孩子,口中含有食物时,不要哭、笑或玩耍。
3.告诉孩子不要将小物件含在口内玩,小儿玩具不要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
4.对于刚会爬、会走的宝宝,周围不可放置小物件,以免抓到后放入口中。
5.发现孩子口内有异物,应劝说或诱导其吐出,切不可急于从其口内挖取或打骂。
6.告诉孩子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水果时要吐出果核,切勿囫囵吞食。
孩子被异物卡喉,应该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异物卡喉时,医院进行急救。若异物较大,完全遮蔽声门时,孩子可能迅速出现窒息,应立即采取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
3岁以下孩子
1.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
2.若经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把孩子翻过来。抢救者以中指或食指,放在孩子胸廓下快速向上重击压迫。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岁以上孩子
1.患儿取立位或坐位,救护者坐或跪在患儿身后,并将双手环绕在患儿腰部,同时让患儿弯腰头部前倾。
2.救护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处顶住患儿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
3.用另一只手抓牢握拳的手,向上向内快速拉压冲击患儿腹部(向上用力时,不要挤压肋骨,不然可能会导致骨折)。反复快速拉压冲击,直到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来。
儿童安全,重于泰山,虽然家长天天盯着,但意外还是防不胜防。所以,家长不应一味的阻止,而要教会孩子带核的水果怎么吃,硬点的食物要嚼碎,什么东西不能吃。还要教育孩子,吃饭时不能跑跳、嬉戏,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引发窒息的险情,以及掌握一些意外发生时的急救常识。
赞赏